王劲松眼神(凭借一个个经典配角成为国家一级演员稳坐老戏骨这把交椅)
一身皂袍,一头银发,清瘦的脊背,深邃的眼眸……
当一束光线随着镜头打到他脸上,“明朝第一谋士”刘伯温拱手作揖,正式亮相于热播剧《山河月明》。
图片来源:《山河月明》剧照
演员王劲松仅凭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就将刘伯温的文人风骨与谋士风范,展现地淋漓尽致。
“王劲松”这个名字,你或许不熟悉,但他那张亦正亦邪的脸,却总能被记忆。
他是《琅琊榜》里老侯爷言阙,是《军师联盟》里足智多谋的荀彧,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大太监杨金水,是《北平无战事》里的保密局站长王蒲忱……
还是《破冰行动》里的“大毒枭”林耀东,一个被网友在抖音里刷爆了的角色。
图片来源:《破冰行动》剧照
出道30多年,王劲松没演过一次主角,但却凭借一个个“经典配角”,成为国家一级演员,稳坐“老戏骨”这把交椅。
他说:“有人喜欢看春花的绚烂缤纷,有人喜欢看落雪的寂静无声,这都是美的。”
孤独与寂静,似乎是他人生的底色。
王劲松人如其名,像一株苍劲的古松,悬于鲜有人至的山峰。
一个人的强大,从孤独开始
常言道:“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你我都不例外。”
生而为人,总有一段路要自己走,总有一些事要自己扛。
36年前的春夏之交,刚满19岁的王劲松报考了江苏省戏剧学校。
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天,一家人却陷入了沉默。父亲更是一脸不快,把五十块钱拍在桌子上,说:“让你学理工,你非得考戏剧,要去南京,你自己去!”
就这样,王劲松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一段孤独之旅。
他一个人坐火车到南京,凌晨一点的街上空无一人。他低着头,扛着行囊,走了五个小时才到学校。
像很多“小镇青年”一样,第一次来大城市的王劲松,显得十分拘谨。
他台词背不好,功课赶不上,和同学们聊不到一块儿,“笨拙地像一只丑小鸭。”
因为考试成绩太差,暑假时,他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
王劲松内心很感激,但摆在眼前的问题却是——他没地方住宿。
暑假期间,宿舍封了,而他又住不起宾馆。于是,王劲松只能白天泡在教室,晚上翻墙进宿舍院,摸着黑溜进寝室。
闷热的三伏天里,漆黑的夜晚,没有电、没有灯,更没有同伴,有的是哼哼乱叫的蚊子和洒满窗棂的月光。
每个寂静的深夜,王劲松在脑子里一遍遍回顾老师讲的课,让自己沉浸在思考中。
他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问,思索人生,向内探寻。
俗话说,少年戒燥。
这段异常冷清的岁月,教会了王劲松在独处中培养自己。
等再开学,他的各项成绩都赶了上来;毕业后,还被顺利地分配到了南京市剧团。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奋斗,不需要太多观众,为你呐喊助威。认清了目标,就只管努力悄悄拔尖,总有一天会惊艳所有人。
独处时,不要迷茫,也无需慌张。静下心来,专注做事,我们终将在孤独中成长,于寂寞中坚强。
越是无人问津,越要沉得住气
王劲松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去了南京剧团,就风生水起。
90年代初,话剧市场低迷,剧院十分冷清,很长一段时间,王劲松无戏可拍,到处打杂。
他说:“当时没有人告诉你怎么演戏,只有人催你去出苦力。”
有时候,他也能登台,然而却是黑白袍子一罩去演一堵墙。
因为工资少得可怜,王劲松租不起房子,只能借住在单位的资料室。
他把床支在两排书架间,工作之余,就躲在这里看书。
《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资料室里所有的书,几乎被王劲松看了个遍。
他畅游书海,在“不被看见”的日子里,见识到了天地的广阔。
图片来源:《典籍里的中国》剧照
很多年后,王劲松回忆说:“当年的文字在记忆里融化了,留在心里。它们一直跟随着我,风风雨雨,一直都在。”
后来,王劲松被演员傅彪引荐去北京发展。可一到北京,王劲松的第一感觉是“节奏太快了”。
他发现有的电视剧,三个月就能拍完上映,剧本不成熟,演员太浮躁,商业化太严重,似乎是行业里的“通病”。
王劲松不想随波逐流,对剧本、对角色都有自己的要求,他说:“我把自己的戏演好,就做我自己的那条河,哪怕小一点没关系。”
他不在乎外界的关注,他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沉下心来,把戏演好。
演《军师联盟》时,他用一年的时间把三国的史料看了个遍;
演《破冰行动》时,他对人物穿什么,怎么擦眼镜这些细节,都反复咂摸……
即使这些角色,只是小小的配角;即使演得再好,也无法把自己捧红,但王劲松始终能在浮躁喧哗的娱乐圈,稳得住心神,沉得住气。
然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今,王劲松被赞为“黄金配角”,他参演的电视剧,豆瓣评分都在八分以上。
沉得住气,方成大器。
尤其是无人无津的日子里,一个人越能安于寂寞,越能为人生积蓄能量,厚积薄发。
不急不躁,保持清醒,是抵御孤独的智慧,更是为人处事的格局。
活得越通透,越喜欢“独来独往”
王劲松的朋友不多,有时候还显得“不好相处”。
每当接到一些“不怎么样”的剧本,他都耿直地指出问题,时常和导演、剧组僵持不下。
不少人劝他:“差不多得了,你这样谁还找你合作?”
还有人在背后议论:“装什么艺术家啊?别人辛辛苦苦写一个剧本,他直接给毙了。”
对此,王劲松也明白,他说:“有时候导演需要的就是我这张脸,需要我把台词说完就行,但我心里就是过不去。”
王劲松不怕“得罪人”,对外界不讨好,亦不迎逢。
有一次,在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某个年轻演员向他展示自己背熟了台词。
没想到王劲松非但不买账,反而痛批了他一顿:“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
王劲松因此上了热搜,坐实了他的“铁面无私、不近人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舆论没有苛责他,反而是一边倒的力挺。
网友纷纷说:“怼得好!这才是真正的老戏骨!”
图片来源:《破冰行动》剧照
但王劲松没有继续蹭热度,一转身回归生活,将热闹与喧嚣,挡在门外。
一路走来,他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始终对追名逐利缺乏兴趣。
不拍戏的日子里,王劲松总是各种“躲”,躲综艺、躲采访、不聚餐、不喝酒。
他将自己的朋友圈签名设置为:“喝酒别叫我,喝完别找我”。
关于自己,王劲松这样评价:“一直在边缘,从来没有在一个特别辉煌的场合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其实,只有活得通透的人,才懂得生活是自己的,无需太多人参与。
恰如庄子的这句古语:“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不为迎合任何人而改弦易辙,不为盲目合群而伪装自己,敢于独来独往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网上有人问:如何评价王劲松的演技?
有句回答说:“有些演员演得好,他演几部戏后,你就能从人海中认出他来;而有些演员根本就是入错行的特工,演的角色你全都记得住,可他迎面从你身边走过,你却未必能把他抓出来。王老师是第二种。”
从我们的视角看,王劲松似乎一出场,就是“大器晚成”。
然而,没有前半生于孤单寂寞中的沉淀,又何来“大器晚成”?
谈起人生中的风风雨雨,王劲松总是浅笑着说:“我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其实,谁的生活里也有“寂寂无声”时,能不能听到惊雷,全在我们如何与生命里的孤独相处。
无人相伴时提升自己,无人问津时也要沉得住气,走好自己的路,你也一定能走进自己的春天。
与朋友们共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