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丹尼尔剃光头(退隐的特工都偏爱平头就像生活轨迹回归平头百姓那样)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22期,原文标题《光头当道,影史硬汉的进阶》,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有趣的是,那些退隐的特工都偏爱平头,就像生活轨迹回归平头百姓所显现的那样。
首任邦德扮演者肖恩·康纳利在影迷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图为007系列之《金手指》剧照
邦德的头发,从完美到常人
环顾整个影史,能以一位英雄的故事,拍摄50多年而经久不衰,恐怕只有英国的007系列了。从1962年的《诺博士》,到今年尚未上映的《无暇赴死》,007系列已经拍了25部。影片中那位来自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的詹姆斯·邦德,先后经历六任扮演者,但只要他说出那句:“Bond,James Bond”,便会立刻将影迷拉入熟悉的集体记忆。
谈到007,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那按照标准英伦范儿打造出来的形象:长相英俊,气质儒雅,眼神深邃,再加上利落干练的身手,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一群迷人的“邦女郎”,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头发。事实上,发型对007的形象塑造也颇为关键。
007电影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别忘了,小说的原作者伊恩·弗莱明(Lan Fleming)本身就是“二战”期间英国海军情报处的特工,最初几部007的导演特伦斯·杨(Terence Young)曾在“二战”期间担任坦克指挥。“人们喜欢听到英雄的故事,公众常视间谍活动为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经历,他们独当一面抵御大批警察或军队武装。”“冷战”爆发后,伊恩在牙买加的黄金眼别墅,创作出詹姆斯·邦德这个“弱者对抗邪恶的完美化身”。
1962年,首部007电影《诺博士》被搬上银幕,出演那个完美化身的演员,是苏格兰人肖恩·康纳利(Seal Connery)。康纳利出身普通工人家庭,出演007之前,有过火车司机、工人、艺术模特、皇家海军士兵等丰富经历。为了让他胜任那个风流潇洒、身手非凡的英雄角色,导演特伦斯·杨带他找裁缝定制服装,换发型,去餐厅、赌场,体验伦敦上流社会的各种生活方式。
第六任也是现任邦德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以其冷峻而平民的造型赢得影迷的认可
好了,终于说到头发。康纳利饰演的邦德,保留着维多利亚时代以来英国上层男士的发型:发油定型的短发,轮廓鲜明,鬓角修长,微微隆起的前端与不甚明显的小偏分。配合这样的发型,重点是胡须要理得干干净净,不论经历多么危险的打斗,西装永远保持笔挺。
只是,鲜为人知的是,魅力四射的康纳利从17岁便开始脱发,因此,我们所看到他主演的7部007电影中,他都戴着假发。1971年,当康纳利宣布不再出演间谍电影后,他便与假发再见,开始了越来越秃的自我放飞。
第二任邦德的扮演者乔治·拉赞贝(George Lazenby),是最为“短命”的邦德,只出演了一部1969年上映的《女王密使》。这也与他自己对邦德形象的抵触不无关系。在一个纪录片访谈中,他提到那个年代嬉皮士运动兴起,人们开始思考生活的另一面,迷幻药无处不在。拉赞贝很明显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他说:“街上很难看到不留长发的年轻人,你可以想象当我顶着一头短发闲逛,试着去泡妞时是什么感受。我看上去像个警察或侍者,人们都在说:‘要和平,不要战争!’然而邦德是有关战争的。”
拉赞贝告诉我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一个年轻男子顶着一头短发更像警察和侍者,几乎是保守和无趣的代名词。于是,在《女王密使》的首映礼上,他蓄起头发,甚至留了胡须,这在不少人看来与邦德的形象不符。
于是我们看到,邦德的第三任扮演者罗杰·摩尔(Roger Moore),发型几乎与首任邦德如出一辙。
第四任邦德扮演者蒂莫西·道尔顿(Timothy Dalton),出演了两部007电影:1987年的《黎明生机》和1989年的《杀人执照》。相比前任,这位意大利和爱尔兰混血儿显得严肃而沧桑。如果说到发型,他向两侧卷起的鬓角或许是特色。有细心的影迷发现,他最大的不同在于衬衫的口袋。
1989年之后,007电影前所未有地停滞了6年,似乎也在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寻找新的邦德形象:更为帅气,刚柔并济,一个可以在全球范围俘获人心的邦德。这便是深入人心的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布鲁斯南版007,成功地将间谍转变为动作英雄。一头符合原著的黑发,袖口露出的袖扣和端起的Martini,布鲁斯南在2002年上映的《择日而亡》中的形象,在一些影迷眼中简直为“男人”一词树立了全新的标准。次年,他更是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勋章。
2006年,第六任也是现任邦德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在最初的选角中受到外界质疑,主要原因是原著中的邦德是一头黑发:“邦德盯着镜中的自己:一个黑头发、高颧骨、和自己相同身形的人”,而克雷格则是一头金发。不仅如此,克雷格的头发看上去更短,接近于大兵的平头,显得更为硬朗冷峻。但当2006年的《皇家赌场》上映后,影迷欢呼着接受了这个新的邦德。有意思的是,《皇家赌场》是007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人们似乎通过这部电影,也感到了邦德形象的某种回归,从已经模式化的幽默温情的邦德,回归到更加人性化,更为冷静硬朗的特工形象。
布拉德·皮特在《特洛伊》中有一头飘逸的金发,次年在《史密斯夫妇》中他又为平头代言
最好是平头
我们很难准确描述,银幕上那些英雄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一种更短的发型:平头,或者我们更常用的词:寸头。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硬汉电影中一个不争的主题确是特工的退隐。这当然是新的世界秩序改变的症候,不过,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的爆发,似乎又为特工的银幕复出提供了某种背景。
在硬汉或英雄身上所寄托的普通人的情结中,有一项指标很重要:身手了得,唯此,他才有能力扶危除恶。特工、特种兵,尤其是已经退隐或回归家庭的特工,便成为寄托普通人梦想的最佳人选。有趣的是,他们都偏爱平头,就像生活轨迹回归平头百姓所显现的那样。
韩国电影《孤胆特工》(《大叔》)中,元斌饰演的隔壁大叔在经历了意外丧妻的变故后,脱离特工组织,成为小女孩小米隔壁一个开当铺的大叔。影片开头,这位阴郁颓废的大叔留着一头近似甲壳虫乐队的“拖把头”,甚至比那更长,几乎遮住了一只眼睛。可当他发现小米陷入犯罪组织的危险、试图营救时,终于决定改变自我形象。影片中,他拿着一把推子,对着镜子为自己理短头发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史密斯夫妇》中的布拉德·皮特(Brad Pitt),虽然隶属于杀手组织,但也已回归家庭。皮特剪去了他前一年在《特洛伊》中那头飘逸的金发,留起了帅气的平头。毫不夸张地说,皮特在这部电影中的造型,几乎成为整个平头界的代言。
谈到退隐特工的主题,又怎么能少得了杰森·斯坦森(Jason Statham)。只是在谈到他时,有点犹豫,他那已经半秃的脑顶显然算不上平头,却又难以归入正宗的光头,似乎可以归入平头与光头之间的过渡:“秃发”。不论是在2002年起主演的三部《玩命快递》,还是2013年上映的《家园防线》中,斯坦森都在不断诠释家庭、普通人的情感对一个退隐特工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告诉人们:秃发的硬汉,同样很帅。这一点,对许多饱受脱发困扰、日渐油腻的男性观众来说,犹如黑夜中的灯塔,前提在于,你需要刻苦而自律的日常锻炼。
光头巨星,无法抑制的荷尔蒙
在影史上,似乎是俄裔美国演员尤尔·伯连纳(Yul Brynner)最早开创了这一风气。在1956年上映的《国王与我》中,伯连纳为了角色需要,剃了一个著名的光头。之所以说著名,是因为当时很少有人这么做。
美国人库尔特·斯坦恩(Kurt Stenn)在《头发:一部趣味人类史》一书中谈到男性发型的轮回时说:“90年代早期,我们一次性目睹了各种各样的发型:长头发、短头发,连鬓胡、小胡须和大胡子,多数情况下,只要打理整齐都会被平等地接受。在那之后,尤尔·伯连纳那种时尚的光头又回归了,被诸如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詹姆斯·托德·史密斯(James Todd Smith)、皮普保罗(Pitbull)、“巨石”强森(Dwayne Johnson)和范·迪赛尔(Vin Diesel)这样的名人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在,剃光头的男人为自己的光头形象所散发的魅力和性感感到无比自豪。”
在库尔特·斯坦恩一口气点出的光头巨星中,布鲁斯·威利斯、“巨石”强森、范·迪赛尔无疑都为中国观众所熟悉。尽管我们不知道人们对光头的印象何时发生了改变,但无可置疑的是,光头,越来越成为某种强悍与独特魅力的表征。
布鲁斯·威利斯并非从一开始便饰演光头角色,至少在1993年上映的《低俗小说》中,他饰演的拳击手布奇顶多算杰森·斯坦森那样的秃头,而当时在同一部影片中饰演黑社会成员的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Jackson)还顶着一个爆炸头,远没成为后来《复仇者联盟》中的光头指挥官。从1988年上映的《虎胆龙威》,一直到2013年的《虎胆龙威5》,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孤胆英雄,一名洛杉矶警探,逐渐走向光头的过程。
巨石“强森”曾是著名摔跤手,他在出演《速度与激情》系列影片后,为光头硬汉这一形象赋予更为喷爆的荷尔蒙。也是在同一系列中,范·迪赛尔开启了他的光头巨星之旅。在2001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中,他饰演的飞车党老大多米尼克,车技高超、硬朗狠辣,而周围的伙伴乃至卧底警官,却都被他的重情重义像磁石一般吸引。
新时代的光头巨星,不断渲染着硬汉主题的力量与个性:真正的硬汉,从来不是冷血残暴,而是铁血柔情。
杰森·斯坦森从《两杆大烟枪》中的小混混开始,已经秃发
“郭达·斯坦森”
这一中国化的命名,足以反映杰森·斯坦森作为秃头硬汉代名词,深受欢迎。这种欢迎根植于斯坦森身手敏捷、上天入地的传统英雄形象,还有对家庭亲情的照顾,以及对弱者的深刻同情。想想那个风流成性的007,便不难理解这种改变带来的反差与魅力。
斯坦森的电影起点很高,人们是通过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中的小混混认识他的。只是,真正树立他在影迷心目中硬汉形象的,是从2002年开始的《玩命速递》系列,以及《蜂鸟特攻》《家园防线》等影片。作为一个退隐特工,我们的秃头硬汉隐姓埋名,尽力融入日常生活,纠缠其间的仍是斩不断的江湖与儿女情长。
锅盖头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标配,也常用来专指海军陆战队士兵
锅盖头Jarhead
美国海军陆战队标准发型,常用来专指海军陆战队士兵。最初由1890年耶鲁大学赛艇队发明的赛艇平头(Crew Cut)进化而来,与前者相比,两鬓更短。据说源于这种发型更适合佩戴钢盔,在一系列战争电影中,锅盖头出现频率极高,如《拯救大兵瑞恩》等经典大片。2003年,美国前海军下士撰写的海湾战争纪事《锅盖头》便以此为名。该书描写了第一次海湾战争:荒芜的沙漠,蒸腾的热气,冰冷的枪支,痛苦和无奈中艰难度日的“锅盖头”们。2005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被影迷誉为堪比《现代启示录》《野战排》的经典战争片。
“伯顿式”的黑暗系
好莱坞鬼才导演蒂姆·伯顿,以其电影风格的黑暗、前卫、怪异,使“伯顿式”已成为一个特定术语。曾跟随伯顿采访17年的记者马克·索尔兹伯里(Mark Salisbury)这样描述他的影片:“蜘蛛、蝙蝠、骷髅、头骨和园艺修剪等元素经常出现在伯顿的电影里,十足的前卫、黑暗、哥特风格,主人公又大多是形象与性格有着错位反差的怪人,他们造型怪异,看似离群索居、茕茕孑立,却又大多有着金子般的赤诚内心。《文森特》里的文森特、《科学怪狗》里的维克托、《蝙蝠侠》里的小丑、《剪刀手爱德华》里的爱德华,乃至根据真人改编的故事《艾德·伍德》里的艾德,无不如此。”
也正因此,伯顿电影中的主角发型往往有某种哥特元素,以展现那种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饰演的剪刀手爱德华,如同线团一般凌乱的头发,用发胶固定后有了金属的质感,配合黑眼圈,还有脸上到处可见的伤口,成为伯顿式电影的经典造型。
“问题少年”
在莱昂纳多(Leonardo DiCaprio)以《荒野猎人》的卖力表演获得2016年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之前,他早已出演过《被解救的姜戈》《华尔街之狼》等实力之作,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呼他“小李子”。某种程度上,这与他年轻时一系列“问题少年”的角色有关。肥皂剧《圣芭芭拉》中的酗酒少年,美剧《父母之道》《成长的烦恼》中的叛逆少年,电影《男孩的生活》中受继父虐待、内心压抑痛苦的少年,包括让他崭露头角的《不一样的天空》中的弱智儿亚尼。在接下来的《全蚀狂爱》中,他饰演了同性恋诗人兰波,在《泰坦尼克号》中他是那个看上去吊儿郎当却为爱忠诚的杰克。在这些角色中,小李子往往留着一头略显凌乱的金色长发,清秀俊朗中带着一丝叛逆的痞帅。
罗伯特·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中的莫西干发型
出租车司机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中所剪的莫西干发型,都已成为影史上的经典形象。“越战”退伍老兵特拉维斯在纽约以开出租车为生,伴随着纽约夜幕下的种种罪恶,他的生活孤僻而失落。在追求总统候选人帕兰坦竞选办公室秘书贝西失败后,他决定刺杀帕兰坦以证明自己。那一天,他特意为自己剪了一个莫西干发型。刺杀的方向被意外扭转,愤怒之下他竟成为横扫淫窝、拯救少女的英雄。
莫西干发型是典型的朋克发型,前身来自美国印第安人。如果说人们对莫西干发型最初的好奇来自西部片,那么朋克运动中,年轻人更加乐此不疲地用自己的脑袋重塑莫西干人形象:将脑袋两边的头发剃光,头顶正中留下一缕松软的头发。
热血与青春的“鲻鱼头”
这个词条其实也可以写作“热血高校”或“泷谷源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在看了2007年日漫改编的《热血高校》后,知道了片中小栗旬扮演的泷谷源治的发型,叫鲻鱼头。这是一种前部和两侧较短、后部留长的发型,又叫小狼尾,后面留长的头发如狼尾一样放荡不羁、帅气十足。影片中,泷谷源治一边朝后捋起鲻鱼头,一边冲向群殴的人群以实现他“制霸铃兰中学”的样子,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纯洁到无悔”的青春。
鲻鱼头主要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到90年代早期,近年来又有回潮迹象。这种发型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摇滚巨星大卫·鲍伊(David Bowie),到了80年代,音乐人菲尔·柯林斯(Phil Collins)和热门美剧《百战天龙》(Mac Gyver)的男演员理查·狄恩·安德森(Richard Dean Anderson)相继留起这款发型,更让它风靡一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