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正文内容

杨启天演员(提起杨启天的名字电影圈外很少有人知晓)

知心小熊2022-10-15 15:41:06文章402

提起杨启天(1931-2017)的名字,电影圈外很少有人知晓,但说到电影《董存瑞》(1955)中的郅振标,却是名满天下。

凡看过此片的人,谁能忘记那个英雄的战友,那个敦敦实实的小伙子呢?

他和董存瑞(张良 饰)形影不离,一个机灵,一个朴直,一个性格躁,一个脾气温,却如绿叶红花,相反相成,堪称珠联璧合。

为表彰创作者的成绩,1957年,文化部向郅振标的扮演者杨启天颁发了优秀表演一等奖金质奖章。当时,他才26周岁。

1931年6月16日,杨启天出生在江苏常州武进区。父亲在解放前曾经是上海一家银行的高管,为杨启天今后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条件。

在16岁时,杨启天跟哥哥到学校看排话剧《获虎之夜》竟一下爱上了演员这行。

从此,他向缪斯女神献上了一生的痴迷。

当时他向父母说出自己想去学表演后,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认为“戏子”有辱门风。

但杨启天死活不听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依然在1948年9月报名考进上海戏剧专科学校。

杨启天后来在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说:他忘不了每周六从苏州去上海,只为再看一遍石挥( 1915-1957)主演的《夜店》(1947);

他忘不了如何冲破家人的阻拦,去投考上海戏剧专科学校;

他忘不了在学校戏剧社排演的名剧《钦差大臣》、《望穿秋水》,对其中的台词背诵如流,

他忘不了终于就读于文化部主办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时那由衷的欢笑;

他更忘不了毕业后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所走的那条色彩斑驳的银幕之路。

1953年,杨启天刚进东北电影制片厂,就接受了参加拍摄吕班(1912-1976)导演的影片《英雄司机》(1954)的任务,扮演一个剧本上没名字的副司机小王。

在沈局苏家屯机务段体验生活的3个月中,他整天长在车头上,紧跟着生活中的副司机学驾驶,搞瞭望,抡大板锹。

人家开玩笑:“小杨子,拍完戏你要改行吧?”

就凭这个认真劲,他把第一个角色栩栩如生地送上了银幕,也使《董存瑞》的导演郭维(1922-2014)在选郅振标的扮演者时,首先认定了他。

杨启天带着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心情,着魔似地投入了创作。

他来到董存瑞的故乡体验生活,走访知情人,查找资料,仔细地体味着英雄及英雄战友的思想基础和感情脉络。

杨启天把突出郅振标与董存瑞之间高尚纯洁的友谊作为表演基调,在准备过程中,他设计了多套表演方案,连头发如何剪、皮带上东西怎样挂都提出了设想,认真揣摩角色每次出场时的内心活动。

通过掌握情绪节奏来调解外部言行,以求顺乎情,合乎理,恰如其分的表演。

人们可回忆影片中郅振标在出现时,无论是年龄太小一起参军,到阻止董存瑞上摔跤场,因子弹闹情绪,开班务会,推功揽过,选爆破队长,炸碉堡.....始终贯注着一片真情,对董存瑞发自内心的信任和维护。

杨启天认为“创作怕疲,只有不断追求,不断更新激情,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才能充实角色的生命”。

他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话,“这一段在镜头前我完全忘掉了自已,与姐姐(董存瑞的)告别后,我一天吃不进饭。”

“6月21日,明天就要打隆化了,我正激动地等待着,很久很久睡不熟。”整个一个“角色附体”。

由于整部《董存瑞》的拍摄是在紧张、激奋中进行的,过多的身心负担,艰苦的外景地生活,使杨启天得了急性肝炎,以至后来补镜头时,他的眼珠都是黄的(幸亏是黑白片)。但艰辛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董存瑞》影片公映后,在国内反响相当大,人们受到了董存瑞献身精神的巨大鼓舞。

一次摄制人员来到某空军基地,当介绍郅振标的扮演者时,战士们一拥而上,将杨启天抬起高呼着“战友,战友”绕场一周。

此时此景,令人永生难忘,这是对演员刻苦追求的最好奖赏。

专家们对杨启天的表演也纷纷给以好评,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1900-1995)在文章中称赞他“反映了新中国演员的水准”。

著名电影理论家钟惦棐(1919-1987)有过这样的评价:“从杨启天的表演中,我深深觉得这个从电影学院毕业的演员身上,存在一种极其可贵的演剧本质……他把自已的任务规定为衬托和突出主要角色董存瑞的性格,他没有一个地方和张良抢戏,处处帮助了张良,反过来说,也就处处都表现了郅振标。”

继《董存瑞》之后,杨启天参拍了根据赵树理(1906-1970)小说《三里湾》改编的长影首部彩色故事片《花好月圆》(1958),在这部群星荟萃的影片中,他饰有文化,性格怯儒,因屈服家庭压力失去真正爱情的农村青年马有翼。

用现在的话讲,马有翼这个角色就是个典型的“妈宝男”,但杨启天将这个角色演得很有光彩。

只可惜,一场无端端的运动,让影片无辜受挫,没有在全国大规模上映,使其未能在观众中引起应有的反响。

紧接着,杨启天在以战斗英雄杜风瑞为原型编写的传记故事片《青云曲》(1959)中主演了杜青林,该片通过三次激烈的空战,表现年青的飞行员大胆创造,敢想敢干,勇于革新的精神。

尽管当时某空军部队和长影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飞机失事),杨启天本人也花费相当大的心血,影片有着震颤人心的效果,但由于政治气候的原因,此片也没能在群众中造成很大的影响。

电影《十级浪》(1960)剧照,杨启天和刘增庆(左)

以后,杨启天又在反映人民海军战胜风险,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十级浪》(1960)中饰演了战士林小虎,在革命历史片《冬梅》(1960)中扮演了红军指挥员小赵。

1962年,为解决夫妻两地生活,杨启天离开他留下火红青春足迹的长影厂,调到北影,和在新街口小七条总政歌舞团工作的妻子李秀慧团圆。

回北京后,杨启天又在《烈火中永生》(1965)、《决裂》(1975)等多部影视片中出现过。

由于“成分”的问题,他也受到了冲击。

再加上自身形象的限制,他已不满足对一个角色塑造,他要把对所有人物的理解传达给观众,于是,他决定做导演这一行。

在拍《春天》(1977)、《柳暗花明》(1979)等片时,他为大导演们当副导演而积累了一些经验。

20世纪80年代初,立体电影于好莱坞渐渐兴起,我国立体影片告缺,杨启天看到了其发展的前景,便着手立体电影的开发与创作。

1983年春节,杨启天集合姜昆和李文华拍摄了立体电影《快乐的动物园》(1983),人们看到了他导演技巧的成熟。

1984年,北京608厂又研制出可以装在阿里摄影机前的“双镜头立体分光摄影装置”。

杨启天在1985年就用这套单机设备拍摄了《侠女十三妹》(1986)的部分镜头。

后来日本导演村川透等人对合拍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他们带来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双镜头分光35毫米单机立体摄影装置。

村川透加入剧组成了导演之一,摄影、监制和顾问也都有日本人的参与。

1986年又一部立体武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在当时引起轰动。

电影《侠女十三妹》(1986)剧照,丁岚

这部中日合拍,由他编导的这部电影,在当时拷贝就卖出400多个,成为当年北影最卖座的导演,并参加了第一届中国电影展,人们称赞这部影片“有文有武,赏心悦目”。

当时的电影局长石方禹(1925-2009)也说:“像《侠女十三妹》这样的武打影片还是要拍的。”

杨启天在导演事业上获得成功,与他那苦苦追求和极度认真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后来,杨启天又接受了北影安排的《碧血宝刀》(1991)的导演任务,他当时希望这部武打片能在塑造人物,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上有所突破。

但上面希望他“快马加鞭”,加上外部环境的改变,当时录像厅已经都在放大量类似这样题材的香港片,致使该片拍完后投放到各影院并没有收到较好的票房。

而他也因《碧血宝刀》彻底远离了影坛,开启了退休模式。

杨启天的个人爱好很多,他爱演、还爱看话剧,喜欢练武术,还对舞蹈有所研究——他和妻子李秀慧闲来谈歌论舞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他的书画艺术也相当有造诣,曾举办过书画展,特别是对朗诵这门艺术,他相当热忱。

杨启天家里总是挂一些朋友们的字画,有董寿平的、王雪涛的、李可染的、李苦禅的、刘继卣的。

他对画也有自己的看法,不是谁的画都喜欢。他曾经说过:“黄胃的画我不太喜欢。这人,不是画美女飞眼儿就是画毛驴。”

另外,当年,他和一些电影、话剧演员组织的“星期天朗诵会”曾轰动首都舞台,他朗诵的话剧《屈原》片断、《雷电颂》仍是电台晚间播放的保留节目。

杨启天(中)带领田华和陈强参观自己的书画展

杨启天和李秀慧婚后夫妻恩爱,相濡以沫,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小名叫小天,女儿小名叫小慧。这两个孩子先后到美国留学。

1992年,杨启天在国外的两个儿女和许多亲属希望他两去美国安度晚年,夫妻两一直不愿意“挪窝”,直到两个儿女的孩子也在美国出生后,夫妻两这才来到孩子们的身边。

这期间,杨启天回来过几次,主要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另外在2005年录制《董存瑞》的特别电视节目时,他和董存瑞的扮演者张良在录制现场重聚,引起老观众们的美好回忆。

2017年8月1日,杨启天在美国因病去世,享年86岁。

身体硬朗的张良:15岁当兵18岁入党,22岁辞演董存瑞没批准

入选“22大”,庞学勤:不知道;照顾病妻42年,再婚幸福9年

田华与初恋结婚生三子,晚年失去四位至亲,94岁还活跃在荧屏

“长影一哥”郭振清:最爱在银幕上演工人,最大遗憾是没能入党

达奇初上银幕与"李向阳"一起试镜,56岁演完纣王移居澳洲安享晚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

本文链接:https://www.pindu88.com/article/125542.html

标签: 杨启天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