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正文内容

80年前袁雪芬带领的越剧改革(对当今的戏曲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

栀子花开2022-11-02 17:24:59文章363

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暨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主题活动10月29日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界及文艺界专家学者齐聚,致敬并缅怀曾致力于中国戏曲改革并作出巨大贡献的越剧宗师以及前辈艺术家,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改革和艺术创新精神,进一步彰显上海作为文化大码头、大源头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深、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越剧院也在活动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学术建设、人才培养、创演实践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

80年前,以袁雪芬为首的一批年轻越剧女演员,在上海开启了新越剧的改革,吸收话剧电影之长,吸取戏曲艺术之精髓,编演了大量具有时代精神和进步情怀的剧目,建立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剧种美学风格,剧种艺术面貌日新月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没有80年前的改革就没有今天的越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崔伟认为当年大师的改革精神对当今的戏曲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戏曲剧种的改革应该有着时下的现实需求,要想艺术生命力常存,改革应从巨变调整为客观审慎地变,以强化审美优势为追求,这样才能促进已经成熟的剧种继续发展。”

1946年5月,以袁雪芬为首的雪声剧团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标志着越剧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祥林嫂》的演出,不仅第一次把鲁迅的名著搬上戏曲舞台,更促进了越剧剧目表现内容的积极变化。

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认为,上海越剧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归功于三方面:一是新文学作家作品,二是电影话剧新文艺作品和人物,三是受男女合演和表现时代的舆论导向。“上海越剧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成就形成了创作人员和声腔流派创始人。这些艺术家和戏曲作品在舞台艺术观念上影响着全国戏曲,尤其是地方戏曲的表演风格、创作机制与管理体制。在艺术与技巧上,影响着并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演员。他表示。”

袁雪芬曾说,话剧是越剧的养父,昆曲是越剧的养母。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袁雪芬是一名有着强烈自觉意识的艺术家。“她借鉴了话剧、昆曲甚至电影的表演方法,推动传统戏曲虚拟化、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并增强了舞台人物的表现力。他表示:“与此同时,她对越剧形成剧种的本质特征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创新中不忘传统,越剧改革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没有改变,关键还在于她遵从和发展了符合越剧特征的审美和声腔曲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

本文链接:https://www.pindu88.com/article/129572.html

标签: 袁雪芬
分享给朋友:

“80年前袁雪芬带领的越剧改革(对当今的戏曲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 的相关文章

纪念袁雪芬诞辰100周年(曹可凡依旧清晰记得与老艺术家交往点滴)

纪念袁雪芬诞辰100周年(曹可凡依旧清晰记得与老艺术家交往点滴)

明天是袁雪芬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虽然她已离开11年了,主持人曹可凡依旧清晰记得与这位老艺术家交往的点滴。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与周恩来、邓颖超的亲切交往刚刚入行时,常常有机会与越剧前辈艺术家同台演出。那些流派创始人很少以大师自居,亲切和蔼,吾等后生小子对她们也...

越剧演员袁雪芬(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是一生座右铭)

越剧演员袁雪芬(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是一生座右铭)

资料图袁雪芬1922年生于嵊州市甘霖镇,11岁入四季春越剧科班,14岁开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1942年起致力于女子越剧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细腻、朴实深沉,韵味醇厚,节奏明快,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被称为“袁派”。2011年2月19日,袁雪芬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