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指导人艺剧本朗读《鸟人》(也展现了人艺新一代的成长与实力)
“这部30年前的话剧今天看来依然是太精彩太深刻了!”6月18日19日两天,作为北京人艺7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人艺实验剧场接连举办了两场经典剧目《鸟人》的剧本朗读活动。其中19日下午的剧本朗读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全网有超900万人次线上观看。人艺演员何冰曾先后以配角和主演身份参加过两版《鸟人》演出,此次担任艺术指导,为这部充满深厚情感的作品倾注了不少心血。闫锐、杨佳音作为此次剧本朗读导演,带领青年演员们不仅展示了这部话剧经久不衰的魅力,也展现了人艺新一代的成长与实力。

《鸟人》由过士行编剧,林兆华导演,首演于1993年。老艺术家林连昆曾在剧中扮演爱养鸟的京剧名角“三爷”,他一眼看中了农村进城青年“黄毛”是块材料,非要收他做徒弟继承自己的衣钵。2009年,该剧复排重演,林兆华选定了当年扮演“黄毛”的何冰接替“三爷”的角色,何冰曾感慨“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从小学过京剧、当年曾在《鸟人》中给何冰做“戏曲指导”的闫锐,此次不仅担任导演,同时还扮演“三爷”的角色。另一位担任导演工作的杨佳音,还在剧中操着一口天津话演起了十分出彩的“天津卫”。阿楠、邹健、杨琪芳、孙骁潇、李京旭、朱晓鹏、李雪歌、李金涛、石云鹏、闻博、王宁等人艺青年演员和曾在《名优之死》中饰演琴师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宇都参与了演出。
虽然只是剧本朗读,但全剧组花了18天时间一起排练,何冰多次对所有演员强调:“一定要拿出正式演出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上台!”现场,大多数演员都可以脱稿表演,将一个个别具特色的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完全没有戏曲演出经验的演员也运用单皮鼓、大锣、铙钹等乐器,配合专业琴师与闫锐的演唱,充分调动京剧元素,让整场演出具备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游戏感。数袭花衬衫,满台竹鸟笼,现场的灯光、舞美、道具、音效、服装也都十分讲究,带给线上线下观众极为过瘾的戏剧享受。
每场剧本朗读活动结束,何冰都会带领全剧成员一起向编剧过士行、导演林兆华鼓掌表示感谢和致敬。在何冰看来,《鸟人》是一部极具挖掘性的佳作:“这部作品展示出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会永远存在,关于这种差异的探讨总会给人带来深刻的思索,这个戏在娱乐性方面也丝毫不弱,它既能满足深刻的思索,又有演绎上的愉悦,这样的剧本是不多见的。”闫锐认为,《鸟人》既有荒诞的内核,同时又与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传统并行不悖,无论在文本或表演中,这两种风格都有着巧妙的融合。杨佳音也认为,这部作品的戏剧性在于“利用文化去做一个精神上的反思,剧中存在东西方文化产生的撞击”。

《鸟人》剧本朗读活动结束后,现场观众跟全剧组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何冰和演员们回答了大家的各种提问。一位非常喜欢北京人艺的年轻女观众,18日参加完活动后,连夜手绘了一张卡片,将所有演员都用动漫手法画成了各种各样鸟的样子。19日她特意穿着一条印着鸟的图案的裙子再次来到人艺,又看了一场剧本朗读,并写了一封信现场送给人艺青年演员表达鼓励和支持。
面对着观众们的热情,主持此次活动的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向何冰表达了所有人的心愿,希望何冰能早日将《鸟人》这部精彩佳作再次搬上北京人艺的舞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