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演员陈强(陈强走了但他演艺一生留下的众多荧幕形象)
新中国影史的五大反派中,
陈强是独占一席的。
他既有早年黄世仁和南霸天的经典反派形象。
也有年老后,与儿子陈佩斯在一系列喜剧影片中的精彩演出。
可以说,陈强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大荧幕。

陈强原籍河北宁晋。
1918年出生后,随父母逃荒上了山西,
陈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太原度过的。
虽然生活艰难,但父亲一直坚持让陈强读书上学。
18岁那年,还在并州中学上学的陈强,就开始接触戏剧表演了。
他参加了宣传抗战的一系列救亡演出活动。
这期间,陈强结识了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很快,他就加入了一个进步的戏剧团新生剧院。
剧院的老板杜任之,是地下党员。
加入剧院的第二年,陈强跟随剧院的同志一道去了晋西北。
1938年的春天,根据党组织的委派,
陈强从晋西北去了延安,到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在鲁艺的戏剧系,陈强学习很刻苦。
在一次演出中,冼星海看中了陈强身上的音乐天赋。
他动员陈强,从戏剧系转到了音乐系。
此时的陈强,可谓如鱼得水。
此前在新生剧院,杜任之的妻子,就曾留学法国学习过舞蹈。
陈强跟着她学过舞蹈。
如今又搞起了音乐,一时间他的艺术领域,可谓是什么门类都学到了。
鲁艺毕业后,陈强前往了华北抗日前线。
他在华北联大文工团搞过敌后文艺宣传。
也在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过。
尤其早年在敌后做宣传工作的时候,曾给他留下过极为深刻的印象。
彼时,陈强所在的武装宣传队,经常以游击战的形式,活跃在敌占区。
白天,他们分散居住在堡垒户和老百姓的家里。
要是有什么任务,通常都是在晚上进行。
化好妆,在夜幕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出现在了日伪军的炮楼下。
接着,宣传队把声响弄得很大,
甚至还公开“邀请”炮楼里的日本人出来看戏。
敌人通常都认为,附近埋伏有八路军的大部队,
只等着他们离开炮楼,就把他们的窝儿给端了,自然不敢离开炮楼。
所以每一次,宣传队在外面演,
日本人还有伪军,就在炮楼里偷偷地听。
可实际上,哪有什么大部队呢。
陈强他们在演出,旁边负责掩护的战士,最多只有一个班。
等他们大张旗鼓唱完空城计,敌人回过味儿的时候,
宣传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除了针对敌人宣传之外,他们还为敌占区的老百姓送戏上门。
有一次,他们在敌占区演出话剧《把眼光放远点》。
凌子风饰演老大,陈强饰演老二。
演出地点在一座破庙里,不远处就是敌人耸立的炮楼。
负责警戒的战士们,手榴弹都拉出了弦。
正是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坚持演出,
才鼓舞了敌占区的广大群众。

除了专门为抗战编排的新剧,陈强也出演过很多经典作品。
国外的一些名剧比如《钦差大臣》、《带枪的人》等等。
陈强在剧中的出演,可谓熠熠生辉。
那时候的陈强,非常擅长在剧中出演老头。
所以,他也曾被誉为“老生泰斗”。
而且从这一点来看,陈强也并非出道就演坏人的。
转变来自于27岁那年。
那是1945年的春天,鲁艺排演了大型歌剧《白毛女》。
此前的陈强一直饰演老人,
所以在排演前,他认定杨白劳这个角色非他莫属。
可导演安排角色的时候,陈强发现,居然是让他出演黄世仁。
一股怒火立刻冲到了脑门,陈强说什么也不演。
由于陈强一度闹情绪,整部戏根本没办法排练下去。
两天后,鲁艺的领导都来了。
张庚既批评又哄骗,誓要陈强出演黄世仁。
批评说他不服从组织安排,不管好人坏人,都是革命工作。
哄骗自然是从艺术角度出发,坏人同样有值得出演和诠释的空间。
就这样连哄带骗后,陈强答应了。
可他没想到,他这一答应,后半生等于彻底上了“贼船”下不去了。
刚开始排演的时候,陈强还很随意。
他因为学过舞蹈,就把一些优美的体型加注到了黄世仁身上。
于是当正是开演的时候,前头穆仁智打着灯笼,
后面的黄世仁一身绫罗绸缎,一边醉醺醺地哼着小曲,一边还载歌载舞。
人们看了之后,都觉得黄世仁很帅气,甚至一些女孩子还暗自喜欢上了。
这下可坏了,在接下来的总结座谈中,有人抗议有人批评,
说陈强在有意美化地主阶层。
于是在排演的时候,陈强从声音、体型、服装等各方面做出了改变。
一场戏是黄世仁侮辱喜儿。
当陈强坏笑着扑向喜儿的时候,
饰演喜儿的林白,被陈强的那副表情直接吓了一跳。
很多人看了都说,其他人演不出来这种感觉。
那时,鲁艺在延安的桥儿沟,旁边就是延安中学。
很多学生在课后,经常跑到鲁艺去看陈强他们排演节目。
经常有学生用手比划成枪,做出枪毙黄世仁的动作。
而在去外地演出中,还真就有人向陈强开枪了。
那是剧团去河北的一次演出。
看到高潮处,一名战士忘了这是戏,直接掏枪就要毙了黄世仁。
好在排长在一旁及时阻拦,把枪口抬高打到了天上。
从那之后,凡是再到部队演出《白毛女》,战士们一律不准带枪。
虽然出演坏人,给陈强带来了诸多的困扰,
但侧面又正好说明,他的演技撑起了黄世仁这个角色。
1946年,陈强离开华北,来到了东北电影制片厂。
从那之后,他告别了话剧的舞台,正式进入了电影界。
新中国成立后,陈强又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
1950年,电影版《白毛女》开拍。
陈强当仁不让,继续在剧中饰演黄世仁。

1951年,陈强带队的歌剧《白毛女》,到东欧九个国家巡回演出。
黄世仁成为过目不忘的经典角色后,
1961年,陈强又塑造了另一个经典反派形象——南霸天。
谢晋当时筹拍《红色娘子军》,点名让陈强出演剧中的恶霸地主。
虽然都是地主恶霸,但陈强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希望有所差异化。
影片中有一幕镜头,是南霸天被捕后逃跑。
陈强特意设计了一个捂着眼睛的动作。
如此一来,人物的狡猾就被一个动作凸显出来了。
可也正是因为演得太出神,以至于观众还是分不清戏里戏外。
电影还在海南拍摄的时候,常来看戏的群众,时常会拿石头砸他。
有一幕戏是南霸天游街。
饰演吴琼花的祝希娟年轻,
扽着陈强脖子上的绳套很用劲儿。
一场戏拍下来,陈强几乎都要被勒死了。
好在付出是有回报的。
1962年,文化部评选出了22位新中国电影明星。
他们的照片被统一制作,挂在了国内的各大电影院里。
陈强是唯一一个以反面角色入选的电影明星。
感情上,当年还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时候,
陈强认识了比自己小13岁的李玉洁。
1950年,两个人正式结婚。
第二年大儿子出生的时候,
陈强和演出团正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于是,妻子就给大儿子取名叫布达。
二儿子出生时,自然就给取名叫佩斯了。
五十年代早期,是中年陈强演艺事业最为高光的时刻。
可随着二儿子陈佩斯渐渐长大。
原本只是在戏中扮演坏人的陈强,在时代的大背景下,
渐渐被人在现实中,扣上了真坏人的大帽子。
再加上陈佩斯从小学习不好,陈强动辄就对他又打又骂,
以至于在儿子的眼里,父亲似乎就是一个很凶残的人。

所以那时候的陈佩斯,非常恨父亲。
1969年,因为父亲的影响,15岁的陈佩斯被送到内蒙古劳动。
在内蒙古,他给父亲写信,想要点钱,但陈强不给。
后来还是母亲偷偷邮寄了些钱给他。
实际上,此时的陈强,正遭遇着自己的人生劫难。
有一回陈强实在忍受不了了,想上吊结束生命。
正打算要动手时,突然听到了一个女孩喊妈妈的声音。
原来当时他被关押的地方,正对着一户人家。
孩子叫妈妈,是让妈妈去帮她打开水龙头接水。
听着孩子的声音,陈强想到自己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那一刻,他决定咬牙活下来。
陈佩斯此刻不理解父亲,但实际上,
陈强对孩子的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他知道儿子在外吃不饱饭,于是就经常劝他报考文工团。
可此时的陈佩斯,根本没有想过要当演员。
好在陈强不依不饶,一直“逼迫”儿子为报考做准备。
不过,此时陈强的身份,以及儿子酷似自己的长相,
为陈佩斯的报考,增加了障碍。
他曾两次报考,但次次落榜。
直到最后,八一电影制片厂,才勉强将陈佩斯招为学员。
但是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陈佩斯只能出演地痞流氓和兵匪。
一直到1979年,已过了花甲之年的陈强,才又回到了大荧幕。
导演王好为,想让陈强出演喜剧《瞧这一家人》里的车间主任。
这一次的陈强,把儿子陈佩斯也拉了过来。
就这样,陈佩斯的演艺生涯也迎来了转折。
多年以后陈佩斯回想起来,彼时的父亲精神状态非常好。
也正是靠着父亲的启发,陈佩斯找到了以夸张的肢体动作去表现的喜剧形式。
八十年代开始,陈强和儿子联手,开创了国内最早的实名喜剧系列。
从《父与子》到《二子开店》,再到《爷俩开歌厅》等,
陈佩斯确立了自己在国内喜剧界的地位。
陈强则以甘当陪衬的方式,从过去的反派专业户,
又化身成为了喜剧中的老头。
以至于更年轻的一代,都不知道陈强早年的演艺经历。
于是,一个微妙的变化就是,
过去提起陈佩斯,很多人总说这是陈强的儿子。
再后来提到陈强,人们又会强调他是陈佩斯的父亲。
身份主语的悄然转变,正好说明了儿子在影视圈摔打出了成就。
这对陈强来说,是最值得骄傲的。
90岁那年,陈强中风,此后身体每况愈下。
为了照顾父亲,陈佩斯专门搬回来和父母住在一起。

日常给父亲擦洗身子、按摩等等,都是他和大哥亲力亲为。
外面的人都觉得,他一个大腕儿,在家照顾老人,是大材小用。
请护工保姆,花不了多少钱。
但是陈佩斯却很执着,毕竟护工怎么能代替儿子呢?
2012年初,父亲的身体变得更差。
隔三岔五,就得送医院治疗。
此时的陈佩斯,推掉了所有的演出和活动。
当年6月底,94岁的父亲离世。
陈强走了,但他演艺一生,留下的众多荧幕形象,
将会成为人们的永恒回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