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正文内容

李雨菲演员(我自己其实从4岁就开始画画了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

知心小熊2022-12-13 11:45:37文章253

在大多数人眼中,%只是一个符号。而TAKI对它进行解构,并由此衍生出多重释义:

是直面挑战,不留余地付出;是点线成面,个体足以构成影响力;是斜杠,切分出人生无限多个可能;是每一段进步,都用超越映照自己;%,还可以是我们与你,一次非正式场合下的对谈。

TAKI,是永远充满了新生力的冒险家。当我们踏上「%企划」的航程,就是让目光翻越山海,去倾听遁入深海的自由潜水员,靠近世界尽头的空中飞人,去探寻专注老手艺十几年的工匠,走近无数个平凡又不平凡的%青年……希望透过TAKI%企划,让你看到另一种新青年文化。

Project % by TAKI Vol.03 李雨霏

在到访工作室之前,我们对于李雨霏(以下简称“霏霏”)有很多设想:

GUGU Art品牌主理人、艺术疗育师,在大自然里办展,把平日的大块时间交给课堂,陪伴孩子们一次次达成“成就”。

拜访的那天,比约定的时间早了片刻。工作室远离闹市,小院里安静得能听见鸟叫。

拾级而上,目光之至都是可爱的景象:大罐的颜料桶,随意堆叠的画册,造型诙谐的纸雕,自由剪裁的布艺收纳……

初次见面的“官方”客套,被角角落落的惬意消散无几。霏霏招呼我们随意坐,就像从“大人”世界里偷了杯小酒,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下午,也格外放松。

Q.为什么会把这里取名为“姑姑艺术”?

“姑姑”这个词来源于我很好朋友的儿子,他叫我姑姑。

老师是一个在小朋友的成长中很重要、但是又没办法代替父母的“角色”,而我自己本身特别喜欢小朋友,想要以亲人的角色陪伴在孩子身边,我希望这里能够带给孩子们一种家的感觉。

Q.可以给我们讲讲“艺术疗育”吗?

这里的“yu”,是教育的“育”,与大家平时听到的“疗愈”不同,后者是面向特殊人群的艺术交流和治愈模式。而这里的“艺术疗育”是在融合了“艺术疗愈”的学科方法论之后,面向主流人群的教育方式。

对于7岁以下的小朋友来说,“感统能力”占据了艺术疗育的很大比重。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会更加关注孩子们的专注力,或是一些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而这个时候,陪伴和亲切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们需要这把“保护伞”,这是一股超越了言语的力量。

Q.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令你难忘的事?

其实刚开始接触孩子们的时候,我发现来到我这边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喜欢画画的,这几乎是他们的天性。

而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相处,我逐渐感觉到一个很“有趣”的点——不喜欢画画的孩子,基本是因为“怕(颜料)脏”或是“怕弄脏(衣服)”才不愿意走进画画课堂。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原因。

但也是由这件事启发,开始更加在意孩子们的“立体想法”。相较于创造力而言,我会更加注重创造背后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慢慢爱上这里,特别愿意展现自我,而我热爱这种“治愈感”。

Q.如何看待少儿艺术?

其实单从“艺术”本身来说,我把它看作是每个人思想的运动痕迹。“少儿艺术”也是一样,我不会主动去界定艺术的内涵,我的课堂也不会给孩子设定主题和完成时间,它最大的魅力应该是激发灵感。

我很主张小朋友也可以去多看看艺术展,重要的不是真正看“懂”某一幅名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获得自己关于“艺术”的理解,再通过艺术去实现自我创造力表达,这是一种建立在艺术之上的交流。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也透过孩子们的艺术表达,在科学体系内看到他们的感统能力,用他们的方式去交流,也就能够启发到更多小朋友,这也是我坚持普及少儿艺术的原因。

姑姑也好,艺术展也好,都具备了很强的包容力。艺术本身是漫无边际的,这是一个开放的答案,就像孩子们的画笔那样。

Q.这算是你一直以来的热爱吗?会坚持下去吗?

最早我其实是一位艺术家经纪,一次偶然的契机,去朋友的工作室帮忙教小朋友画画。我发现自己其实很会“教”,这里“教”是要打引号的(笑)——很会“陪伴”小朋友画画。

我自己其实从4岁就开始画画了,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很感谢我的母亲。但也是自己从小到大的画画经历,让我意识到“艺术教育”其实对于小朋友来说无比重要,它甚至直接启发到“小朋友如何发现自己的热爱”。

朋友总说我是个很幸运的人,年少时发现了自己所爱,并能够因为种种机缘一直坚持至今。

Q.你认为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再进步一点点?

坚韧。

如果更具象一点,其实就像波斯菊在干旱缺氧的高原地区也能生长,生命力十分顽强,我希望自己至少在热爱的这件事上,无论大环境如何,都能坚定且柔韧地面对。

Q.最后,请用一句话说出自己

呵护孩子们的天性,陪伴他们玩出未来。

踏出工作室回程的路上,已是日落十分,但却难得地从层层叠叠的建筑隙缝间,捕捉到一小片霞光。

正如孩子们和霏霏彼此间传递的温暖,每一张摊在桌前、还在风干的作品,都是孩子们成长中未完待续的故事,也是霏霏的故事。

如果说孩子们给了她最甜的糖果,她便在接过糖后,小心翼翼地把糖纸收集,编织成梦。

如霏霏所说,艺术的见解并不唯一,源于我们与生活本身并肩而行:有的人秉持着好奇心去探索多元,有的人借由行动和世界创造联结,有的人抵达了理想之地,有的人仍在找寻一份未知的庄重……而有的人,深谙呵护天性的力量,也足以延伸成看向世界的窗。

未必深刻,已经生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

本文链接:https://www.pindu88.com/article/137196.html

标签: 李雨菲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