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正文内容

北影老演员王澍(王老因肺病引发哮喘一说肺癌医治无效)

知心小熊2023-01-17 13:16:53文章675

谨以此文纪念著名电影演员王澍老师(1928-2003.3.4)探索同兴街7号的由来,1996年3月底,专访王澍老师。王老的父亲王兰亭1928年筹建同兴建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马家沟河建立同兴窑业公司办公楼,同兴街因此得名。与王老在同兴街7号时空交汇,后有幸上门拜访。

纪念著名电影演员王澍老师(1928-2003.3.4)

王澍老师签名赠送照片,1996年3月31日,作者翻拍▲

同兴街位于哈尔滨市马家沟河北岸,中山路西侧,顺着河沟岸边,几座洋房一字排开。中间的一座——同兴街7号,红瓦红墙,古典山花立柱,原有精雕细刻的木门,这里曾经是我的家。

孩提时代,经常猜测她的历史,想象同兴街的来历,然而终无头绪。

南立面门头山花内,应有标志徽章,但缺失了;檐板上,明显有6个文字被铲掉了,至今都没有找到答案。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幸运地访问到儿时熟知的电影《小兵张嘎》“胖翻译官”的扮演者——王澍老先生,从而了解到这座洋房的大部分历史。

王老回忆,在当时的哈尔滨,铁路、银行、海关、医院成为最热门的四种高级职业,既有高等薪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略微远离“背叛”的恶名。

20年代末,王氏家族艰难地创办起了自身的企业。

王老的父亲,名兰亭,字霖,河北昌黎人。原来是詹天佑下属的测量员。

1928年王兰亭收购了中东铁路局哈尔滨顾乡屯直辖砖厂筹建“同兴窑”——同兴建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2]

王兰亭的“同兴窑”是当时3家已属半机械化制坯生产窑业之一。[3] 1931年后,“同兴窑”被日本改组为“同兴房产建筑株式会社”,1937年该会社所生产的红砖主要供给日本军部和满铁公司,1942年并入“福昌窑业公司”。

同兴公司主营砖瓦销售、房产建筑,吉黑榷运总局的承建人王兰亭为同兴窑股东。[2]

王老回忆,同兴建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于一体,拥有王岗砖窑及木器厂。

大约在1928年左右,在马家沟河边,建了同兴公司办公楼,也就是同兴街7号这栋洋房,楼上是会议、办公、会计等房间,楼下是半地下室,设置餐厅、厨房、卫生间等房间。

同兴街由此得名。

同时建起的还有同兴公司的勤杂人员宿舍,包括警卫、司机、厨师、会计、更夫等宿舍。也就是原来的五号院,周边是一圈平房,围合出一个内院。

大约在1933年左右,王家在同兴街东口建立了自家的住宅楼,也就是3号院,又叫鹰楼,这个名字源于东侧山墙烟囱上,设置一座飞鹰雕塑,鹰眼直盯着东边中山路上横跨马家沟河的双孔桥洞。据说因桥洞正对楼宅,不利风水,因此特别设置飞鹰雕塑来镇住它。

在90年代的马家沟河改造时,除保留了7号、9号、11号、13号四栋洋房以外,同兴街上其他各号楼院均被拆除。

王澍老师,本名王树祥。1928年生在道外区,庶母行三,1932年水灾后,搬迁至南岗文昌街,一座尖顶俄式木楼中(现地址为空军某部)。

[5]文昌街、尖顶、俄式、现空军,四个因素完全重合,王老说的也许就是这座尖顶俄式木楼,可能性很大。

大约在五岁左右,又迁至同兴街3号新建的宅邸。

1936年王老的父亲仙逝以后,全家迁至义洲街32号(现奋斗路儿童公园附近)。

由于家庭富庶,王澍老师儿时的保姆和家庭教师都是俄国人,长大后就读于当时的贵族学校——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现址是花园街铁路局招待所。[6]

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王老的校友有: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作家、画家高莽(笔名乌兰汗,王澍的同学,其父也是同兴公司股东)、著名电影翻译家孟广钧,还有“光头影帝”尤伯连纳(1956年,《国王与我》,获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7]

1943年,日本当局大肆抓捕逃脱兵役的“国兵漏子”,用以充作修机场、铺铁路的“勤劳奉仕”——日文译作“义务劳动者”,在此实为“苦力”。

为了逃避劫难,15岁的王树祥随母亲离开故乡哈尔滨,去了北平(现北京)。在北平,母亲花了五块银元,买到一份死亡证书,带回哈尔滨来应付日伪的纠缠。

而王树祥在北平改名为王树基,直到后来参加革命后又改名为王澍,沿用至今。

来到北平,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曾经满眼的“红蓝白黑满地黄”的伪满旗,变成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民国旗。当然,当时的北平实际也在日伪控制下。

谈起在同兴街生活的那段时光,王老眯起眼,一边抚摸着宽阔的额头,一边在记忆中搜寻着当年的情景,仿佛重新又回到了童年,仿佛重又穿行于那座高大洋房的走廊,仿佛重又在过年的时候,潜入半地下室厨房,踮起脚尖,吃力地移开重重的雕满纹饰的俄罗斯式铜锅盖,一边听着楼上会议室发红包的欢笑声,一边偷吃各种美味佳肴,其乐无穷。

谈到我的职业,王老诙谐地说:“你这个建筑师可是有来头的哟,因为你是生长在当年的建筑公司里的嘛!”

王老回忆,当年的同兴街宽阔得很,河水很清,不过没有鱼,却是孩子们捞“蛤蟆骨朵儿”(蝌蚪)的乐园。

从原来地图看,感觉那时候的同兴街有可能不仅指沿河的一段街道,而是包括北侧(现木介街东段)。

王老回忆,马家沟河南岸是各地劳工住宿的成片窝棚,因缺乏管理,疾病流行,河沟边经常见到因饥寒、瘟疫而暴亡的劳工尸体……

当年的王老虽已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鹤发童颜。两个小时,滔滔不绝。每当谈到高兴处,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眼光里时而闪露出一丝孩子般的狡黠……

王澍老师签名赠送照片,作者翻拍▲

分手时,王老签名赠送照片,留下美好祝愿。

一条同兴街,悠悠几代人,如今马家沟河已完成改造。原来的“城市下水道”重新成为“花园清水泉”,保留的建筑修葺一新,河边成为美丽的花园。为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建筑保留了一页精美的篇章。也为远方的游子留下一份思乡的梦。

2003年3月4日,王老因肺病引发哮喘(一说肺癌),医治无效,辞世,享年75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

本文链接:https://www.pindu88.com/article/140523.html

标签: 王澍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