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于正抖音(这几年于正已经把观众吃的透透的)
有时候你永远无法想象,当利益撞上良知,人性可以多么冷漠。
这几天,所有人都在围观一只小猫的“生死”。
电视剧《当家主母》中,白色猫咪吃了桌上的有毒糕点,坠落而亡。
短短十秒钟,猫咪的“演技”大爆发,甚至甩主角几条街,许多观众称不忍直视。
也因此,关于这只白猫是否已经被剧组“毒”害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

如果剧组第一时间放出猫咪的现状,大家也不会一直炮轰。
然而,面对网友持续不断的争议,剧组却扬言猫咪“出去玩”了,不在家。几天以后,剧组才公开了猫的视频,甚至给猫咪开设了微博和抖音账号,力争清白。
接二连三的解释漏洞百出,观众并不买账。
莫非这一切又是编剧于正一首谋划的炒作?
关于这只小猫到底有没有被毒死,或许只有当天在场的所有剧组人员心知肚明。
我想,很多人都希望事实如剧组所说,猫咪演完戏后,就回到主人怀里活蹦乱跳。
但要是猫咪因为一个没必要“真死”的片段,被无辜毒死,那整个剧组就该付出代价。
提起于正的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质疑虐待动物了。
早在《延禧攻略》的时候,一只国家保护动物和尚鹦鹉,就在剧中被害死,虽然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其中映射出影视作品对动物生命的轻视,不容小觑。
如今又是于正的剧,又出现虐待动物事件,这似乎成为了他的标配。
回顾于正的“成名”路,你会发现他其实就是现实版的“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01 于编剧的龙套之路
1978年,浙江嘉兴,于正出生在海宁一个小渔村里。
这里还诞生过一对文坛有名的兄弟:金庸和徐志摩。
或许是从小生活在文人气息下,于正的性格孤僻,但特别爱看书,写书。
初中的时候,他就痴迷于琼瑶笔下凄美的爱情,甚至幻想自己是书中的主角,创作过一本11万字的言情小说。
这可把于父气得不轻,其他男孩都向往金庸武侠,自己的儿子却沉迷于风花雪月,没有一点阳刚之气。
面对父亲的蔑视,于正却满不在乎,一心写着他的小说,梦想踏入演艺圈。
1997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于正铁定了心要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父亲的话就像耳旁风刮过……
第一次高考,于正文化课满分但专业课不及格。
学校老师直接对他说,“你太胖,没戏。”
胖子就不能演戏吗?于正不甘心,凭什么不能!
第二年考试,他只好报考新闻系,“曲线救国”,先考进了上戏再说。
最终,于正成功以旁听生的身份到表演班“蹭课”。
那天,学院正在准备话剧《雷雨》的排练,于正兴冲冲地报名了男主角周萍的角色。
但那时候的于正依旧是个不起眼的小胖墩,话剧男主角总不能太难看,对吧?
何况表演班的同学还是佟大为,严屹宽,冯绍峰……
于正有苦说不出,拿了个鲁贵的角色。
演不了男主角,当配角也能争取演的出彩吧。
但有些东西真的要拼天赋,比如表演。
当天话剧演出,由于太紧张,音乐还没放,于正就跑了出来。
大灯打在舞台中央,他像个跳梁小丑,看不清观众的表情,却听得到台下的哄笑。
真正让于正演员梦破碎的还是一次龙套经历。
对演戏不死心的于正一直接戏,到各个剧组跑龙套,一天100元。
那天,他幸运地加入《亡命天涯》剧组,前部分因为没有台词,没人看出他的四肢僵硬。
到了后半场戏,于正需要一边跑,一边念台词。
他怎么都背不下来词,这场戏就NG了30多次。
气得导演直骂:“你演得好烂!”
最终,戏还是没通过,导演直接让他的角色领盒饭了。
好歹是上戏毕业,学了四年的表演,跑龙套演的太烂被赶出剧组,想想真挺讽刺的。
于正也终于清醒:自己不是演员那块料。
不过困境中总是蕴含着机遇,这次经历成为于正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也是他二十年起起伏伏编剧人生的起点。
02 追梦少年的“黑化”之路
还是那场跑龙套的戏。
领完盒饭,或许是从小就不服输的性格,让于正咽不下这口气。
他“不要脸”地拿起笔,替编剧重新写了两集剧本,赌气似的塞进了导演的房间。
演戏不行,剧本写得却很有料。
看完剧本,导演连忙把“破龙套”于正追了回来,还给了一笔不小的稿费。
过了不久,《亡命天涯》的制片主任把于正推荐给李惠民,去学习编剧。
李惠民是谁?当年香港TVB的资深监制,金钟奖最佳导演,作品有《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神雕侠侣》。
李惠民看了于正的剧本,连连夸赞:“这个人写东西还蛮聪明的”。
于是,于正顺利加入了李惠民的工作室。
“演员梦”破碎的于正重新捡起了笔,稀里糊涂地做起了编剧。
虽说是拜在名导门下,但毕竟还是个学徒,处处受着师傅打压。
当时李惠民的工作室在远郊,于正只能每天贴钱打车来回,一天就40块钱了。
而他一个月的收入就只有400元。
和所有北漂青年一样,为了省钱,于正住在发霉的地下室,一个包子于正一天的伙食。
每天早晨叫醒他的是头顶的老鼠,冬天的时候脚趾生冻疮能看到骨头。

身体的痛苦都不算什么,精神的折磨才是最后一根稻草。
那一年,于正写下《荆轲传奇》,被拍成剧,还没来得及高兴,于正发现就自己的名字被打在了片尾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而编剧一栏,却大大的标着:孟蕊,正是李惠民的太太。
好一个事业爆击,于正终于看清了现实:
所谓的拜师,不过是给已经知名的导演当免费劳动力。
心情好的给你点工资,碰上心情不好的,连你的署名权都能抹去。
忍辱负重的于正离开了李惠民工作室,但现实依旧没有放过他。
如果说这个阶段的于正虽然苦,但还有一颗追梦心,那么接下来这件事情才是让他“黑化”的最后一击。
正在上海创作剧本的于正接到母亲的电话。
于父得了食道癌,虚弱不堪,快要不行了。
心急火燎的于正想立马回家,却遭到了剧组冷冰冰的拒绝,投资方着急要剧本,必须写完十七集才能走。
父亲离世,作为儿子还怎么静下心去创作?
于正提出可以不要一分钱,只要让他回去看一眼父亲,只得到导演冷血的一句:
“父亲死了就死了,我两千万的戏要是耽误了,我弄死你。”
父亲离世后,于正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从那一刻开始,我很坚定我要快乐,就是我觉得人要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然后我在那一瞬间开始,别人怎么看我,对我没那么重要了。”
自此,一位曾经的追梦少年,彻底走上了“黑化”道路。
03“于抄抄”的黑红人生
困境一直维持到《大清后宫》,因为这部剧于正才走进大众的视野。
可是这部剧却也是于正正式面临抄袭争议的开始。
因为不少人看完《大清后宫》后认为:
剧本基本上是抄袭《金枝欲孽》,顺便还蹭了一把《大长今》。
我们有理由相信,于正的创作初心是一位“英雄”。
他也曾被剽窃创意,经历过所有编剧都经历的酸甜苦辣,他可以直面资本,痛斥内地编剧圈的各种乱象。
但,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早年,于正为了维权,将老师李惠民状告法庭,才让大家知道是他创作了《荆轲传奇》。
而后来,他本人,却在2006年的《大清后宫》后,深陷抄袭门,被群嘲“于抄抄”。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2014年,琼瑶一纸诉状将于正也告上法庭,列出一系列铁证,表示于正《宫锁连城》大量抄袭自己的《梅花烙》,要求于正道歉并赔付2000万元侵权费。
这场官司持续了一年,于正没能像以前一样搪塞过去,在终审败诉,被判停播《宫锁连城》,并公开道歉。
于正被迫赔偿了侵权费,但仍旧不愿公开道歉,他坚持自己只是在艺术改造。
片面追求收视率的趋势下,于正开始对“抄袭”理所当然,微博上和网友的互骂也不少。

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于正非常地聪明。
他从来不搞纯原创,甚至大大方方地购买大IP来改编,收获一大批流量。
再利用大数据探求观众的需求,将流行元素融入到剧本中。
大家都知道他的剧没有营养,但就是一边骂,一边看。
像垃圾快餐食品,吃起来就是很爽。
他说:“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事情,所有的东西无非是重组、再重组。”
抄袭起家,爆料走红,戏多还会炒作。
这几年,于正已经把观众吃的透透的,流量密码在手,演他的剧不需要演技,只要配合炒作,谁都能火。
但是,不知道夜深人静,于正拿起笔,会不会怀念那个曾经满怀梦想,熬夜写剧本的自己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