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演员李香兰(不久她又参政主要致力于中日关系的友谊建设)
她13岁出道,17岁走红,23岁就达到了事业的巅峰,年轻单纯的她,是日本政治的牺牲品,她就是李香兰。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李香兰的故事。

第一,她是一个日本人
说起“李香兰”的名字,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联想到了张学友的歌曲《李香兰》,而真实的李香兰是一个日本人,父亲叫山口文雄,由于酷爱中国文化,于1906年来到中国。李香兰的原名叫山口淑子,1920年2月出生在奉天,就是今天的沈阳。
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山口淑子学习中文。1933年,她认沈阳银行行长李际春为干爹,自此有了“李香兰”这个名字。之后,李香兰来到北平上学,以潘淑华的名字入学,潘姓是自己父亲的一个挚友的姓氏,淑字指代自己的日本名字淑子,华字指的是自己在中国出生。在学校,她努力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和生活方式。这为她日后走上演艺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因病得福,走上演艺之路
13岁时,李香兰患上了肺病,为了恢复健康,在好友柳芭的帮忙下,她成为了原沙俄大剧院女高音玛达姆夫人的学生。当时老师玛达姆夫人在奉天经常举办个人演唱会,而开场之时,往往叫李香兰练嗓子暖场。正因为这样,13岁的李香兰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成功出道。

适逢日本与伪满正在搞“亲善政策”,他们计划拍摄一些电影作品,搞一些中国歌曲,歌颂中日关系是如何融洽与美好的。而李香兰是日本人,精通中国话,又会歌唱,所以马上被日本军方看中。
那时候李香兰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听闻是为中日关系献唱,不会露脸,便稀里糊涂地加入了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的组织。
工作之后,李香兰才知道,自己被骗了,片方是要求她出镜表演的。为此她拍摄了许多丑化中国,歌赞日本军人如何正义如何君子的电影。
23岁那年,李香兰大火特火,她不仅在中国闻名,在日本也同样盛名。有数据表明,当年李香兰在日本演出时,人潮是里三层外三层,表演结束了,门外还有许多人在买票,最后没有办法,李香兰只能乔装打扮,穿着破旧的衣服混在人流里才能安全撤离。

第三,李香兰的烦恼
李香兰是日本人,但是她在中国出生成长,从来没有回过日本,有一年,她受邀回国演出,登船之时,一位日本宪兵看到李香兰的护照后,大发雷霆,开口骂道:“你是一个日本人,怎么能穿三等国家中国的衣服。”
面对日本兵的愤怒,李香兰知道了自己被公司骗了,什么亲善政策,什么中日共同发展繁荣,都是骗人的。
之后,李香兰在日本接受了媒体采访,一位记者询问:“你是中国人吗?拍摄《支那之夜》,羞辱中国,你为什么这样做?”
李香兰一听,脸色通红,连忙站起身来,低头开口说道:“那时候我很年轻,并不知道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李香兰瞬间醒悟了:在中国,人们质疑自己是中国人吗?在日本,人们质疑自己是日本人吗?自己不中不日的身份,到底什么时候到头?
之后她与“满映”解约,加入了另外一家亲华电影公司。
第四,文化汉奸,处死危机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李香兰被民国政府以文化汉奸罪逮捕,因为她早期参加了丑化中国电影的拍摄。之前川岛芳子已经被判死刑,而以李香兰的罪名,也要被判死刑的。面对法官的最终判决,李香兰畏惧死亡,吐露真相,说了自己是日本人。之后又是失踪数年的好友柳芭帮忙,证明了李香兰是日本人的身份才得以无罪释放,遣送回国。

回到日本后,李香兰继续当演员,只是她的许多作品表达了亲华和平之意。数年后,她来到中国香港当演员,之后返回日本当战地记者,专门关注中东战争,告诫世界人民要热爱和平。不久她又参政,主要致力于中日关系的友谊建设,同时也致力于道歉赔偿日军慰安妇等事宜工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