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正文内容

电影朱曼芳(对于朱曼芳这一生而言无论颜值还是演技都很出色)

知心小熊2023-02-10 09:07:07文章1121

当朱曼芳主演完《蚕花姑娘》(1963)和《年青的一代》(1965)后,那时的她才25岁。

原以为可以在中国影坛上绽放风采时,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快,1966年的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使她被迫中断了演艺生涯,失去了众多机会,而且让她没想到的是厄运也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考入电影学校成为班上尖子】

朱曼芳是上海市人,1941年出生。她从小热爱文娱、体育活动,喜欢看电影,真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

可是,解放前,父亲经商去台湾一去不返;1957年,任银行职员的妈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从此,朱曼芳和祖母生活在一起,幼小心灵上隐隐盖上一层阴影。

左起:赵静、向梅、朱曼芳、张瑞芳、王丹凤

不过,20世纪50年代的老师和学校组织,对沉默寡言的朱曼芳是很关心的。

她在上海徐汇中学读书时,老师送她参加了徐汇区课余话剧队,在话剧《夜店》中饰小妹,还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

此外,她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都打得不错。她身高一米七,本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较好的篮球运动员。

这时,她却迷上了电影,常从每月零花钱里省出钱来,到学校附近的衡山电影院看中外影片。

《母亲》(1956)中饰演母亲的张瑞芳(1918-2012),以及苏联早期影片《乡村女教师Сельская учительница》(1947)中薇拉·马列茨卡娅Vera Maretskaya(1906-1978)的表演,都曾留给她深刻而不可磨灭的印象。

1959年,朱曼芳高中毕业了。逆境中的家庭生活,使她过早地懂事,她决心踏踏实实地搞一项事业,哪怕付出巨大艰辛的劳动。

她报考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科大学,如果考中,就得学习六年医科专业,再干三年住院医生,可见她当时对学习掌握业务知识的决心之大。

不过,她也抱着以防万一和试一试的心理,又报考了刚刚开办的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敲一敲电影演员的大门。

在考场上,老师要朱曼芳做题为《妈妈要我出嫁》的小品,勾起了这位身材苗条颀长,剪着齐耳短发,眉目清秀的姑娘的心事。

她心想妈妈如果要我嫁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她很快进入了“规定”情景——我坚决不要,我要逃走!她的表演真切动人,博得好评。

在三千多名考生中,只录取了八名女生,朱曼芳出乎意料地被录取了。

要知道,当时不兴走后门和贿赂老师那一套,否则她是会被拒之门外的。

进入电影专科学校后,崭新的生活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使朱曼芳感到幸运,觉得必须下苦功学习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专业。

在路明(1919-2001)、凌之浩(1923-2014)、莫愁(1911-1999)等表演老师指导下,她很快成了班上的尖子。

学校也非常重视艺术实践,老师和专家们都亲自辅导他们演出。张瑞芳、陈强(1918-12012)等人都曾来给他们上过课。

朱曼芳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很强,对于老演员们讲授的内容更是心领神会,因为她早就注意过他们的表演,现在可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了。

她在心中把张瑞芳真挚、细腻、有激情的表演风格,暗暗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她系统地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每次排练小品或剧目片断,都努力使自己生活在角色之中。

有一次上表演“无实物练习”课时,老师让她做“空手钓鱼”表演。她足足做了40分钟,表现出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强烈的信念感。

朱曼芳现在回忆起曾经的学艺时光,至今感谢在学校打下的坚实的表演基础。

她说,当时做小品就象运动员锻炼一样,一次做不好,老师就罚你做二次,要求极其严格。

由于她的学习成绩优异,在学校排演的《青春之歌》(1959)片断中,她饰林道静;在《日出》(1938)中她饰与自己生活距离相当大的主角陈白露。

毕业前,她已与上官云珠(1920-1968)合演了短故事片《只要你说一声需要》(1961),她饰的肖玫,曾以纯真的形象和激昂感情,打动过许多青年观众的心。

在毕业公演时,她在莎士比亚的名剧《第十二夜》中,饰演女主角薇拉,受到观众好评。

老师们认为,朱曼芳善于在一瞬间把握和表现人物感情的细微变化,而这正是电影演员最宝贵的。

【《年青的一代》是她的成名之作】

1962年,朱曼芳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并立即开始了银幕形象的塑造。

朱曼芳自幼生活在大城市,可她一踏进电影厂,便面对着在反映江南农村生活的《蚕花姑娘》中,饰演养蚕能手巧莲的新课题。

她随着摄制组来到渐江省德清县深入生活。刚接触又嫩又软的蚕宝宝,她都不敢用手去摸。

当她学会养蚕,拍出影片第一批样片时,导演叶明(1919-2000)和她自己都感到人物太纤细,不够洒脱。

导演叶明为了让朱曼芳增强粗犷的一面,让她去向农民学划船摇橹,虽然电影里没有这个镜头,却使她流了大汗,对塑造“蚕花姑娘”的气质,很有好处。

她在生活中努力缩短自己同角色的距离,从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身上,找到角色的生活依据。

《蚕花姑娘》上映后,朱曼芳收到许多观众鼓励她的来信。

接着在1964年,她再接再厉,与自己的同班同学达式常又一同被导演赵明(1915-1999)选中,出演了《年青的一代》,在影片中两人配合默契,饰演了一对恋人林育生和夏倩如。

恰恰是这部《年青的一代》却成了她的成名之作。

夏倩如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同自己的生活阅历十分吻合。

而该片副导演又是自己的表演老师凌之浩,所以,导演与演员之间比较默契。

夏倩如既有朝气蓬勃追求进步的一面,又有优柔寡断感情缠绵的一面。

朱曼芳抓住了角色的感情特征的后一面,把夏倩如表演得栩栩如生,楚楚动人。

人们赞扬她演“活”了夏倩如,就象一株亭亭玉立的水仙,淡雅清逸,默默地吐露芳香。

朱曼芳和达式常的表演和超高的颜值,也因此吸引了很多观众,而他们将角色中的友情和恋情也演绎得非常完美,还被观众誉为"最佳搭档"。

【边参加劳动边“改造思想”】

不料,才主演了两部电影的朱曼芳,原以为可以在影坛大干一场,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快,这时她却赶上了十年动乱,厄运降临到她的头上。

和她差不多年龄的人,有的成了“响噹噹”的造反派,有的可以做逍遥派不管不问。

可是,朱曼芳有那样的家庭,一下子从“新星、尖子”,变成了“黑五类”、“黑苗子”,大字报上点名批判她。

她从茫然若失变得深沉,变得有勇气去承担苦难的折磨。

当时有的青年演员叹息“我们进电影厂时都是一块好钢,如今都成了废铁”,她却暗暗地对自已说,“我不是废铁,我要坚持下去!”

一场革文化命的“大革命”,却使她更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她想,这一切也许对我今后创造各种角色,是最最宝贵的生活素材。

她被打发到干校,同许多老演员一起边参加劳动,边“改造思想”。

当她被调回厂内工作时,干的工作却常常是违背自己的意愿的,有时使她焕发的表演才能遭到歪曲。

她被安排在一出“三突出”话剧中扮演次要角色,接着,又让她在独幕话剧《雷雨之前》中扮演了女主角张丽华,又在另一个话剧《第二个春天》中扮演了主角刘之英。

演员剧团恢复后,她依然没有及时拍片,而是被派到培训班给新学员讲表演课。

在这漫长的十年里,她也只在应景电影《小将》(1975)中露了一下脸,不过她在片中饰演一位思想“陈旧”的老师。

【迎来演艺生涯的第二春】

十年动乱结束后,朱曼芳已经35岁了,作为一个女演员,最珍贵的十年青春,也在这等待中消逝得无影无踪。

但是,她从恶梦中醒来后,突然有着强烈的进取和追求的愿望。

在1978年摄制的影片《东港谍影》(1978)中,她饰演了女翻译夏芸。

她很喜欢这个角色,因为她在“文革”中的种种遭遇,很适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夏芸是一个被陷进错综复杂的特务案件中,遭受平白无故的怀疑,而终于在公安人员的细致工作和深入调查下,洗去了不白之冤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这个人物在影片中的戏虽然不多,可是,比起朱曼芳过去饰演过的人物,有性格复杂和境遇坎坷的特色。

而这时厂里另一位中年女演员向梅“厚积薄发”,自拍完《保密局的枪声》(1979)后,人气爆红,打开了演艺生涯的第二春。

向梅曾回忆:因为厂里已经先答应珠影借她去拍电影,结果向梅第一次“造反”,跑到齐闻韶(1915-2001)厂长那里据理力争,说珠影的角色不适合自己,后来齐闻韶承担了“不讲信誉撕毁合约”的指责。

这时珠影厂也要拍摄反映上海经济界解放前地下斗争生活的谍战惊险片《与魔鬼打交道的人》(1980)。

导演林岚(1922- 2000)等人来到上影厂挑选演员,齐闻韶竭力推荐由朱曼芳饰演女主角、地下党员王惠如。

让林岚没想到的是,上影也在投拍类似题材的电影《蓝色档案》(1980),主演还是向梅。

当导演林岚见到朱曼芳,并说明来意时,朱曼芳认为自己的个儿高,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男主角。

导演林岚欣赏她的坦率,并一眼看中了她内在、沉着和感情丰富的气质,决定定下朱曼芳,并特地找了个儿较高的郭允泰(1928-2005)饰演男主角、以商人身份活跃于上海经济界的地下党员张公甫。

在深入采访党的地下工作者和他们的家属时,朱曼芳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她更热爱自己所饰演的人物了。

朱曼芳较好地把握住王惠如既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又是经理太太,在特殊斗争环境下的“出污泥而不染”的性格特征。

她设计了不少典型化的生活动作,较好地体现她与张公甫既是夫妻,又是战友的人物关系。

有一场戏,她与丈夫面对女儿艾棣不能相认,以及女儿牺性后带来的悲痛,朱曼芳表演得真挚、自然,催人泪下。

她没有嚎陶大哭,也没有台词,她微微抖索着双手,想控制自己,却止不住泪流满面。

朱曼芳在这样一部惊险样式的谍战影片中,出色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是她的表演走上成熟的标志。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上映后票房也不错,不过当年最火的却是《蓝色档案》,可以说朱曼芳的演艺生涯的第二春就此放慢脚步。

【妈妈,我要当比你还好的演员】

之后,她虽然拍摄影片不多,但除了在《笔中情》(1982)饰演了古代女书法家庚夫人外,还参加了电视剧《盼望》(1982)、《上海屋檐下》(1982)的演出。

在电视剧《盼望》中,她饰演了一个失足青年的母亲。

有人说她不该演这个角色,把《年青的一代》的形象“损光了”。可是,朱曼芳不放弃她所热爱的任何一次艺术实践的机会,她总是全心全意地去演好每一个角色。

当“董存瑞”张良找她拍摄《少年犯》(1985)时,她看完剧本后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朱曼芳在《少年犯》中饰演杂志记者谢洁心。

让人敬佩的是,电影中的小演员都是用的真少年犯。

朱曼芳说过:“当时用了18个少年犯,都是重要的角色,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很成功的。”

由于朱曼芳和小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该片取得巨大成功,获得了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她本人获得司法部法制文艺优秀奖。

当年的朱曼芳是许多年轻人心仪的女性形象之一,但她的恋情却十分低调,她在拍摄《年青的一代》时遇见了自己的恋人——一所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员邬承业,之后两人于1965年便结婚了。

接着大女儿邬君梅1966年2月5日出生。接着那场革命的到来,让这个普通的家庭也开始于深陷时代的洪流中。

朱曼芳怀抱刚出生的大女儿邬君梅

邬承业的爷爷曾是民国烟草大王,父亲做过印染厂厂长兼工程师。

虽然朱曼芳比起厂里那些前辈们的人生起伏是逊色了许多,但在那个时代邬承业称得上是对妻女体贴入微的“后勤部长”。

在20世纪80年代,朱曼芳常常外出拍戏,丈夫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两个女儿邬君梅和邬君宜当时都进了重点中学,大女儿当时已经准备接她的班,并在影片《青春万岁》(1983)中担任角色;小女儿业余跟名画家程十发学画。

邬君梅还曾经对她说过,“妈妈,我要当比你还好的演员!”

后来在胡安导演的《美人依旧》(2005)时,朱曼芳终于和女儿一起合作,母女俩还常常在片场交流演技方法。

邬君梅在拍摄现场调皮劲儿不改,“挤兑”朱曼芳,“妈妈你别教我了,你那都是老一套!”

一转眼,朱曼芳也已经81岁,邬君梅也已经56岁。

而朱曼芳的同学达式常调侃说,“当年朱曼芳走在南京路上,回头率不要太高噢,邬君梅不如妈妈当年漂亮。”

对于朱曼芳这一生而言,无论颜值还是演技都很出色。但她却并没有碰到好时候,也没有遇到太多好机会。这也许是她这一生中最遗憾的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

本文链接:https://www.pindu88.com/article/143500.html

标签: 朱曼芳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