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 黄奕我要给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黄奕
“你总问,为何丢失的越来越多,
怎么心还会越来越重,
那些犯错遗憾的故事多难得,
像一首歌温暖了旅途……”
《浪姐3》一公表演,一首《你不要担心》听得人潸然泪下。

演唱者之一的黄奕,为了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参加节目期间,瘦了整整10斤。
她坦言:“我要给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黄奕。”
生命中那些糟糕透顶的时刻,曾让她跌入谷底,但没有摧毁她,反而让她重建了对自己的认识。
就像她在长文中写的:
“人生路上,没有谁是不经历伤痛的,没有谁是一直坚强的,即便我们破碎过,这些伤口也总会愈合。
我们人生的纹理正是因为这些不太好看的伤疤,变得更加丰富和厚重。当我们按下重启键的那一刻,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从跌入谷底到涅槃重生,黄奕是怎么做到脱胎换骨的?
两次嫁错郎,她洗净伤痕再出发
说到伤痛,不得不提黄奕两段糟糕的婚姻。
第一段,她在事业巅峰期,闪婚“金融天才”姜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就画上句号。
第二段,黄奕和黄毅清奉子成婚。婚后感情生变,黄毅清不仅在网上泼脏水,还家暴她、泄露她的私密照。
这给黄奕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屋漏偏逢连夜雨,前夫姜凯也发文嘲笑黄奕:“人生最大遗憾是遇见你,一生最开心是闪离。”
前夫的说辞,让黄奕的公众形象遭到极大打击,她的所有工作都被叫停,广告商纷纷来要索赔。
更糟糕的是,离婚后,黄毅清紧咬纠缠,不择一切手段炮轰她。
虐待女儿、交往渣男、人品败坏……整整6年的攻击,黄奕的生活彻底毁了。
她原本有着极好的观众缘:《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李玉湖,水灵灵的可爱;《还珠格格3》里的小燕子,鲜活灵动讨人喜欢。
可因为前夫的纠缠,她不敢开手机、不敢上网、不敢出门、不敢工作……行内口碑一落千丈,曾经的朋友都对她避之不及。
她感觉“身上的皮都被撕掉了,整个人都被撕碎了”。哪怕有人请她拍电影,她都会担心“到时候能不能播出来?”
黄奕把自己关在家里闭门不出,沉浸在人生的至暗时刻里。不知过了多久,父亲的一句话点亮了她:
“黄奕,你想毁一阵子,还是毁一辈子?”
看着头发花白的父母、日渐孤僻的女儿,黄奕意识到:不止我沉沦在痛苦里,至亲也在承受同样的痛苦。
她开始振作起来,尝试重新活在阳光下。既然女演员的黄金期已过,那就试试创业做生意,失败一次没关系,再试试第二次、第三次……
接二连三的失败掏空了她,但没有打倒她。没钱做宣传,黄奕就亲自带着蛋糕去试吃、去探班。
破釜沉舟的努力之下,她投资的蛋糕品牌顺利拿到投资,成为“蛋糕界的爱马仕”。
一股莫名的力量,引领着黄奕触底反弹。
她参加综艺《演员请就位》,赢得评委认可。眼看就要晋级决赛,却把分数都给了另一名演员张月,托举她晋级。
只因为,张月因为出演小三“林有有”,正遭受网络谣言和谩骂。黄奕体会过这种痛,自己狠狠摔过跤,看到别人走路不稳,便想扶一把。
过往糟糕的经历,让她生出对伤痛的怜悯和理解。那些痛苦和创伤,没有使她更冷酷,反而教会了她如何更加温柔地热爱他人、热爱生活。
就像陈凯歌对她的评价:黄奕有一种阅历堆积的深情。
两次浩劫毁了黄奕,也重塑了她,使她重新接纳属于自己一切,比以前更会经营生活。
曾经,她提起前夫就后怕;如今,她可以在《吐槽大会》上把过去当笑话讲。
经历对她而言,更像是一份礼物,不但丰富了阅历,也让她宠辱不惊、游刃有余。

拆开苦难经历的外壳
黄奕参加《星空演讲》,自我介绍时说:
“我是一个久别银幕的女演员,一个正在学习成长的单亲妈妈。”
她没有控诉前夫的伤害,也没有抱怨卖惨,而是接纳自己做错过的选择,也接纳做出选择的自己。
她说“当时的我,没有能力去爱,也没有能力被爱。”
现在,她开始学着去爱。
时刻陪伴在女儿身边,为了照顾好女儿,专门向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员学习如何育儿;
也开始学着被爱。
综艺《怦然再心动》中,她说:“我要做爱的不死鸟!”
涅槃重生,重建支离破碎的自我碎片,黄奕花了整整10年。
收下经历这份礼物后,她比以前更强大坚韧。
然而生活中,更多人将经历视为负担,想放下,却怎么都无法释怀。
对痛苦的关注使她们屏蔽了希望,失去了控制自己的感觉。
德芬空间一位来访者,离婚后做什么都不顺:生意失败,考证失败,恋爱失败,健康也出现问题。
她沉浸在过去糟糕的经历里,将一切痛苦打包丢给前夫。
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当我们把不幸归咎于他人,同时也给了他人控制我们人生的权利。
表面上,她认为一切都是前夫的错;实际上,她没有看到经历中的价值,所以迟迟无法成长:做生意拿不定主意,考证无法集中注意力,恋爱畏手畏脚……
德芬老师说:“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者心存恐惧。
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的丰富美好,会发现它是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是的,创伤和幸福,都是“礼物”。
我们从创伤中感受到的不堪重负、愤怒、羞愧和崩溃,不正是刺激我们前进的动力吗?
把创伤当成礼物,收回对生活的控制权,拥有经营好自己的自信,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过去、活在当下、前往未来。
摆脱创伤,把经历当成礼物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把经历当成礼物、与过去释怀呢?
首先,体会经历中好的那一面。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认为,许多情绪问题都来自消极的自我对话:我怎么这么倒霉;我太差劲了;我的人生全都完了……
对经历的糟糕体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但早在千年前,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就说过:人的烦恼并非来自实际问题,而是来源于看待问题的方式。
经历本身并不糟糕,我们对经历糟糕的看待方式,才是糟糕情绪的源头。改变对经历的看待方式,需要理解三个原则:
第一,你所有的情绪都来自认知或思维。
若你认为某件事有收获,就会感到庆幸;若你认为某件事毫无益处,就会感到倒霉;
第二,情绪消沉时,你的思维会被无法摆脱的消极感左右。
让自己快乐起来,看待经历的视角也会变得积极;
第三,学会达观的处事态度。
就像黄奕在支教中,认识的一名身世坎坷的截肢男孩,她认为男孩很不幸,可男孩笑着告诉她:
“别看我才9岁,没上过学,但我会50以内的加减法呢!”
生活再糟糕,积极的处世态度都不会动摇,笑对生活的人不会被经历打败,因为他们随时都能挖掘自己的价值所在。
然后,相信自己能够改变所感知到的一切。
告诉自己:无常是世界的常态。我们无法阻止坏事发生,但可以从经历中吸取经验,踩着失败越走越高。
最后,用理性回应重建自我。
人们看待生活的视角有两种,一种是下意识视角,另一种视角是理性视角。后者能让我们进行自我对话。
比如,脑海内产生两个声音,一个声音来自下意识视角:“婚姻是一个女人的归宿”;
另一个声音来自理性视角:“上错花轿是命运安排,坚持走对的路却是自己的选择。”
用理性视角,去回应脑海中那些下意识的声音,这个过程是在重建自我。
它能帮助我们抛开过去固有的一切,用更加理智强大的姿态,为生命掌舵。
就像德芬老师说的:
“受苦有两种,一种无知无明,另一种有自知之明,不逃避痛苦,不抱怨他人,而是全然的接受经历,让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
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困境、茁壮成长的契机。”
和过去释怀,无论好坏,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痛苦是经历中的阴影,无法被驱散,但当你学会为自己点灯,光明自然会赶走黑暗。
这份爱自己的能力,就是驱散痛苦最好的良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