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御用演员 逝世四十多年之后这一地位依然巍峨不动
卓别林是公认的喜剧大师,在他逝世四十多年之后,这一地位依然巍峨不动,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诚然,以我们现代人的观影趣味,卓别林当初的经典之作,无论是笑点还是对社会的深刻剖析,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社会环境,深刻改变了我们的思考习惯。
但无碍他的伟大,《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影片,虽然是黑白默片,但电影的内容依然能让我坐下来,静静欣赏。

《摩登时代》
卓别林的巧妙在于,他能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把内心深层次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时,他的作品隐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包容之心、苦中作乐的积极生活态度。
所以,我们承认了,卓别林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在于他作品中强烈的符合人性美的思想,而不是他纯粹的表演技巧。
因为,表演技巧优秀者,巨星无数。现在的观众,有几个人知道斯坦·劳莱?知道奥列佛·哈台?在1920-1950年间,他们两个是最顶级的好莱坞喜剧演员,而且斯坦·劳莱还多次做过卓别林的替身。
在没有看到电影《斯坦和奥利》之前,我对这两个人一无所知,毕竟普通观众,大多数时候只知道广为传颂的老电影,老演员。
显然,虽然和卓别林同在默片的黄金时代,拍了100多部默片的斯坦和奥利这对搭档,没有一部作品能成为传世经典。
电影《斯坦和奥利》作为传记电影,是非常棒的作品,切入的角度颇有些不同,演员的表演更是默契的惊人。
电影对斯坦和奥利这对搭档的辉煌时期一笔带过,着重表现了他们过了巅峰期之后,感受到的世态炎凉以及壮心不已的精神。
195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影话剧等娱乐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整体行业不景气;斯坦和奥利已是花甲之年,身体毛病也不少,影响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在英国巡演时,只能在小剧场串场,观众人数少的可怜;经纪人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类似如今的快捷酒店,搬不动行李,又没有行李员,二人只能苦笑。
虽然如此,他们还是抱着一个再出发的电影梦,拍一部《罗宾汉》,而巡演,是他们打动制片人的方式。
电影浓墨重彩表现了他们两个在低潮期,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在多小的舞台,无论面对的是几个观众,他们的表现一贯的用心,正因为如此,后期的巡演机会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斯坦和奥利梦想再拍《罗宾汉》
影片也真实还原了他们搞笑的表演方式,从现代人的眼光看,其实是无趣的,但在当时,的确是滑稽的。相比卓别林的深刻,他们就显得肤浅和只取乐于当下了。这大概是他们少为后人知的真相吧。
能打动我的,当然不是他们的喜剧表演,而是电影中描摹的他们身上的某些精神。
极高的职业素养。斯坦和奥利几乎时刻都在排练,把表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斯坦更是一有空就改剧本,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编剧和导演。
永不放弃的态度。他们的梦想是再拍一部电影,因此,他们开始了不入流的英国巡演。一个有糖尿病,一个心脏病差点死掉。但从来没有真的放弃,奥利被医生警告,答应了妻子回美国享受生活,但食言继续完成了巡演。
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斯坦和奥利之间,有过背叛,有过争吵,但依然走到了一起。奥利卧床,斯坦居然无法和其他人同台表演,即使那个演员也是最棒的,也是他的粉丝。奥利去世,斯坦从此再未登台。这样的友谊小船,让我们绝大多数人羡慕渴望吧。
也许,从成就上来说,斯坦和奥利远远不能和同时代的卓别林相比,但作为曾经笑傲好莱坞的喜剧明星,他们的闪光点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