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正文内容

高秀敏去世后 同样的誓言17年过去了赵本山做到了吗

栀子花开2023-04-22 11:22:31文章833

2005年,46岁的演员高秀敏因突发心脏病离世。

在她的葬礼上有两个男人哭得不能自己,一个是伴多年的亲密爱人何庆魁。

另一个就是昔日“铁三角”的搭档赵本山。

面对高秀敏的遗像,两个男人同时承诺,会帮她照顾刚刚毕业的女儿李萱。

谁知道口中的诺言还未凉透,何庆魁转身便回到了原配的身边。

曝光了高秀敏和他在一起多年却从未领结婚证的事实。

让离世的高秀敏背上了小三的骂名!

image.png

而之前和高秀敏闹翻的赵本山,同样的誓言,17年过去了,他做到了吗?

当初的高秀敏又为何直到离世前都没有原谅赵本山?

“铁三角”解散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如今的女儿李萱过得怎样呢?

1:

高秀敏在1959年出生在辽宁扶余。

和印象中在舞台上呈现的富态形象不同,直到结婚前除了个头高以外,她的身材一直很苗条。

当然这些原因和小时候家中的贫穷分不开关系。

这也是当时农村的普遍情况。

不过虽然家中的日子总是饥一顿饱一顿,可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

高秀敏的童年安定快乐。

父母还总爱带她看当地农村舞台的演出。

在这片广阔的黑土地上,二人转的艺术形式几乎根植到这里的每家每户。

高秀敏的父母当然也深受影响。

虽然没有没有走上文艺这条路,但丝毫不影响农忙间隙哼上两段。

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高秀敏很小就对二人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或许就是骨子里流淌的艺术细胞。

尽管家里从未给她请过老师,就是模仿者舞台上演员的表演。

19岁时的她就已经成了当地“红白喜事”舞台上的常客。

不输于职业演员的表演,让十里八乡的村民赞不绝口。

也就是在这些“红白喜事”的演出现场。

高秀敏,认识了大她11岁的何庆魁。

只是彼时的高秀敏自己也不知道混迹于乐队中吹着唢呐的何庆魁真正的身份,是个剧本编辑。

那时候演出的“二人转”剧本有很多都是他编写的。

当然这些情况,高秀敏根本来不及了解。

相交不深的两人很快就分道扬镳,命运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相遇时已是若干年后!

时间来到1997年,余扶炼油厂宣传队正在招收演员。

不想总是混迹于“草台班子”的高秀敏便参加了这次选拔。

或许是自身的底子摆在那里,几十人参加的招聘,只要三个名额,高秀敏还是入选了。

成了炼油厂宣传队的一员。

虽然名义上是演出宣传队,但高秀敏发现加入后,自己演出的机会反而没有以前自由自在时多了。

更多的时间则是在厂里为员工们演出。

虽然一如既往地受欢迎,但显然这不是高秀敏想要的。

于是在1978年的时候,工作一年的她看到“余扶市民间艺术团”贴出的招聘海报。

按耐不住又去报名了。

其实一直以来高秀敏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是比较自信的,本以为这次报名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然而她落选了。

自认为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的她不服气,找到了当时负责招聘的副团长。

面对这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女孩副团长只能如实回答。

“丫头,你各方面条件都符合,就是太瘦了!”

原来,“民间艺术团”这次招聘想找个能扮演年龄大点角色的演员,可彼时身材苗条的高秀敏显然不行。

落选后的高秀敏很不开心,没有办法她也只能回到炼油厂继续工作。

就在那个时候,经人介绍,他认识了自己的丈夫。

婚后没有多久,便生下了女儿李萱。

或许是生下孩子的原因,又或许是高秀敏对那个副团长说的话念念不忘。

她的身材肉眼可见地拥肿了起来。

高秀敏再次找上了那个把她淘汰的余扶民间艺术团。

这次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巧合的是,加入民间艺术团后,同在炼油厂工作的丈夫。

也被调到了市里文化局工作。

夫妻两人开始了分隔两地的生活,女儿跟着高秀敏。

到民间艺术团工作后,为了在业务上有所精进,高秀敏拜入了当时有名的表演艺术家关长荣门下。

经过老师的指点和自身的努力,她开始在民间艺术团展露头角。

没过几年便从普通演员晋升成为了副团长。

而同一时间被生活所迫的何庆魁,不得不放弃编剧的工作,在菜市场贩起了鱼。

某天高秀敏买菜时见到了他。

2:

早年相识的老大哥,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

古道热肠的高秀敏,回想何庆魁当时对她的照顾,自然地攀谈起来,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方面给予帮助。

当得知这个老大哥还是个编剧,并看了他从怀中小心翼翼掏出的剧本后。

感叹于何庆魁的才华不该埋没。

正好艺术团也缺编剧,便诚恳邀请何庆魁加入民间艺术团做一名普通编剧。

专门负责创作演出剧本!

image.png

要知道当时的何庆魁几乎是吃不上饭的状态了。

高秀敏的做法完全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心中十分感激,投桃报李为高秀敏创作了一部小品剧本。

虽然当时艺术团里的同事都不看好,但是正是凭借这个剧本,高秀敏在当时的全省文艺汇演中勇夺魁首。

至此,看到何庆魁才华的高秀敏更加不放人了。

而何庆魁在往后的日子里,也成了高秀敏的御用编剧。

一个幕后编写剧本,一个台前表演节目。

恰好配合默契的两人在事业上都非常投入。

一来二去,在一起的日子甚至比陪伴各自家庭的另一半时间还长。

然而那时候的人们思想都是比较传统的。

有各自家庭的两人,长时间的合作搭档在一起。

难免传出风言风语。

虽然高秀敏大大咧咧的性格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但也无法忽略对何庆魁造成的伤害,毕竟他也是有家庭的人。

或许正是如此,为了避嫌,高秀敏便辞去了余扶市民间艺术团副团长的职位。

成了名个体户二人转演员。

本想着就此摆脱流言带来了困扰。

但没想到何庆魁也辞去了艺术团的工作,陪伴着她。

甚至不惜和家里的妻子闹翻。

也就是在这年,1992年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小品大赛舞台上。

高秀敏带着何庆魁创作的小品《包袱》斩获金奖!

至此,一战成名的高秀敏名利双收,全国各地的演出占据了她几乎全部的时间。

照顾女儿李萱的任务,不得不落到了丈夫的头上。

本就对,高秀敏长期忙于工作忽略家庭不满,加上关于和何庆魁的流言传到了丈夫耳中。

两人为数不多的相处时间,也变成了无休无止的争吵。

家庭和事业的抉择,摆到了高秀敏的面前。

事实上,关于这段婚姻高秀敏不是没有挽救过。

奈何和丈夫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已久,远远不是通过放弃事业回归家庭能够简单解决的。

所以,结果两人还是走到了离婚的地步。

父母离婚受伤害的永远是子女。

女儿李萱虽然嘴上不说,可心中还是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在后来跟随母亲生活得很长一段时间内,李萱都变得郁郁寡欢。

还是继父何庆魁的疼爱,才让年幼的她渐渐走出阴霾!

3:

离婚的原因,表面看起来和何庆魁毫无关系,可实际上又和他分不开关系。

恢复单身后的高秀敏在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和何庆魁的感情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然而,和高秀敏果断选择离婚不同,

何庆魁始终没有和妻子办理离婚手续。

这样奇怪的关系,让三人都别扭。

最终还是何庆魁的妻子选择了让步,回到了广州老家带孙子。

留下了丈夫何庆魁陪伴高秀敏未来的生活。

或许是出于这样的感激,

尽管已经事实上和何庆魁生活在了一起。

但往后长达14年的时间,高秀敏从未催促过让何庆魁和发妻离婚。

所以,离世后没有一纸婚书的高秀敏才背负了“小三”的骂名!

1996年,赵本山不满意即将登台春晚的小品,托人找到了何庆魁修改剧本。

三人因此相识。

而彼时这个未来的小品王赵本山,正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黄金班底”。

何庆魁和高秀敏的出现,让他欣喜若狂!

或许是英雄惜英雄,面对赵本山抛来的橄榄枝。

高秀敏和何庆魁几乎没有多做考虑便点头同意了,于是加上后来的范伟。

未来爆红的“铁三角”在1997年春晚的舞台正式亮相了。

至此10多年的时间,彼此成就的4人一步步迈上了各自事业的高光时刻。

然而,世人不知的是,看似表面繁华的背后早已暗流涌动。

在高秀敏离世前一年,“铁三角”组合便分崩离析了!

据说,高秀敏的不满由来已久。

或许是两人成长环境的不同,相比于从苦日子中熬出来的赵本山,高秀敏更看重的是彼此之间的情谊。

也就是这样,在对待范伟的态度上两者截然不同。

在赵本山的概念中,范伟是靠着他才大红大紫的,自然在演出报酬的分配上没有给太多。

甚至到了高秀敏看不下去的地步。

据传,当年某次商演赵本山拿了20万,只给了范伟7000元。

高秀敏知道后,为范伟打抱不平。

赵本山并没有理会,于是在某次她和范伟单独出去的演出中,高秀敏把报酬55分了。

这下赵本山不干了。

叫来了高秀敏质问“妹啊,你好歹和我打声招呼,你给他那么多以后我怎么分?”

可这些话落到高秀敏耳中,变得莫名其妙。

我两单独的演出,和“铁三角”又有什么关系?

你不给还不允许我给吗?

重义轻利的高秀敏对老大哥赵本山初次产生了不满。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秀敏走后范伟也告别了“铁三角”和许多人,包括赵本山认为的不同。

离开喜剧舞台的他用电影证明了自己!

如果这些只是暗中的传言。

那么发生在2003年春节前的那件事,就坐实了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在“铁三角”春晚小品排练前夕,高秀敏接到了朋友拜托演出“救场”的恳求,从前文的描述也清楚高秀敏是个非常热心肠又大大咧咧的人。

于是考虑到路程不远,演出完当晚就能赶回来不耽误春晚小品排练,二话不说就出发了。

或许是走时匆忙,高秀敏忘记和赵本山打招呼。

巧合的是,当晚原定于后天审查的排练,提前了。

所以尽管尽力赶回,但姗姗来迟的高秀敏还是因为准备时间过短,审查排练效果并不好。

赵本山大发雷霆,理亏的高秀敏也承认了错误。

换来的是赵本山没完没了的念叨,出生东北的高秀敏还是没能按住火爆的脾气。

带着何庆魁负气出走!

2004年,在离开赵本山后,何庆魁编剧高秀敏演出两人共同投资的电视剧《圣水湖畔》悄然上映,引发观影热潮。

打破了,离开赵本山就不会火的传言。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毕业的女儿李萱也有参演,本以为在母亲的庇佑下这将是她事业的起航。

没想到这是她在娱乐圈仅有参演的电视剧!

《圣水湖畔》的火爆,让续集的拍摄提上了日程。

然而,就在开拍前夕。

2005年2月份,何庆魁的大儿子在回家途中驾车出了严重车祸,抢救无效死亡。

何庆魁悲痛欲绝,电视剧的拍摄被迫搁置。

没想到,仅仅过去几个月,8月份独自在家的高秀敏又突发心脏病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6岁。

双重打击,让何庆魁一夜白头。

灵堂前,赶来的赵本山更是哭的难以自制,颤抖的说“妹啊,哥来晚了!”

或许就是此时,赵本山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可惜,这样的误会已经没有了彼此说开的机会。

不过,当时的赵本山也承诺会好好照顾李萱,

如今,17年时间过去了,他做到了吗?

4:结尾

其实,李萱在后来的采访中也坦言,自己当初在母亲去世后,独自前往北京闯荡完全是自己个人的选择。

无论是继父何庆魁,还是赵本山,甚至范伟。

都给予了自己足够的关心和帮助。

这些她都婉言谢绝了,毕竟繁华多变的娱乐圈实在不是自己所喜爱的。

这些长辈们,也都尊重她的选择。

所以在李萱退出娱乐圈后,有不少人误会赵本山当初枉顾了承诺。

在2007年,李萱的婚礼上赵本山真挚的为这个侄女送上了祝福。

如今李萱也有了自己的儿子刘子天。

随着这个儿子逐渐地长大,眉眼间依稀可以看出一丝高秀敏的影子。

而对这个刘子天,赵本山也是非常疼爱。

李萱也是时常带着她去看望这个逐渐老去的长辈!

image.png

高秀敏去世后,承诺帮她养女儿的赵本山, 17年过去了做到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

本文链接:https://www.pindu88.com/article/154251.html

标签: 高秀敏
分享给朋友:

“高秀敏去世后 同样的誓言17年过去了赵本山做到了吗” 的相关文章

跟随高秀敏的演员(午夜梦回时她还会梦到母亲)

跟随高秀敏的演员(午夜梦回时她还会梦到母亲)

2005年的一个凌晨,高秀敏在家中突发心脏病离世,年仅46岁,她的离世把所有悲伤都留给了90多岁的老妈和女儿李萱。在高秀敏的葬礼上,和她“矛盾”多年的赵本山也来了,看见高秀敏遗像的一瞬间,赵本山绷不住了,脸上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众所周知,当年赵本山和高秀敏因为一...

东北演员高秀敏(在高秀敏去世后何庆魁和赵本山两人也跟着冰释前嫌了)

东北演员高秀敏(在高秀敏去世后何庆魁和赵本山两人也跟着冰释前嫌了)

说起春晚,大家就一定会联想到赵本山。虽然本山大叔已经9年未登春晚了,但他的传说一直都在,至今也没有谁可以超越。「15次中央春节联欢晚会一等奖」,这是观众颁给赵本山的奖牌。不多,但是足够分量,也仅此一个。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话:“没有赵本山的春晚,少了一半的快乐”但...

小品演员高秀敏(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没与赵本山和解)

小品演员高秀敏(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没与赵本山和解)

因为一个何庆魁,赵本山与高秀敏有了“兄妹相称”的友谊,也有了相互成就的事业。何庆魁写剧本,赵本山、高秀敏、范伟将剧本带上荧屏。从春晚上的小品剧目《卖拐》《卖车》《心病》《送水工》。到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铁三角”就这样深入人心。人人都以为赵本山、高秀敏...

小品演员高秀敏  和有妇之夫同居14年至死没原谅赵本山

小品演员高秀敏 和有妇之夫同居14年至死没原谅赵本山

1998年,高秀敏、赵本山和范伟带着小品《拜年》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铁三角”成立。他们背后站着的是鬼才编剧何庆魁。从此,“铁三角”的表演成了观众对春晚最大的期待,《卖拐》《有钱了》《面子》《卖车》《心病》《送水工》都是佳作。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赵本山惹恼了...

演员高秀敏的女儿现状  知名喜剧演员高秀敏已经离开人世间有17年之久了

演员高秀敏的女儿现状 知名喜剧演员高秀敏已经离开人世间有17年之久了

不知不觉中,知名喜剧演员高秀敏已经离开人世间有17年之久了。11月22日,高秀敏的女儿李宣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一张照片悼念母亲,她表示:“当我老了就成了你。”现如今,非常流行通过技术特效,再现未来变老后的自己。李萱就晒出了这么一张照片,上面一张是她变老后的模样,画...

演员高秀敏老师  一生都奉献在艺术事业了

演员高秀敏老师 一生都奉献在艺术事业了

小编对高秀敏最初印象是在小品《卖拐》里面饰演大忽悠的媳妇,情商很低,但是却很实在,看见大忽悠欺骗范老师就在旁边拆台,经典的台词就是:那就拿着吧!要多少是多呀!这时候大忽悠说:要什么自行车?要啥自行车?最后拐还是买了范老师,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她在中间的“瞎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