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演员赵宝刚(赵宝刚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不放弃就能逆天改命)
1991年12月,中国第一部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了。
创下的巅峰效应,也成为90年代初不可多得的“神话”。
一下子改变了葛优的命运,让他体会到什么是一夜成名。
最重要的还改变了一个负责订盒饭剧务的命运,这个人就是赵宝刚。
1、葛优拒演
1988年,36岁的郑晓龙,后来娱乐圈里的京圈初代大佬,此时在北京市广电局下面的电视艺术中心负责生产的副主任。
在他的策划和统筹下的《渴望》大火之后,北京电视台就想让郑晓龙再拍摄一部。

《渴望》让全国人掏心掏肺的大哭了。
而郑晓龙想让劳苦大众开怀的笑一次,他想拍喜剧。
于是郑晓龙把善于做喜剧的王朔,马未都等人找来。
郑晓龙先给这个片子定了调:写喜剧,反映社会生活。
《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男一号葛优是最大的受益者。
最开始导演金炎想在军艺找年轻帅气的男生出演李东宝。
听话这事之后,冯小刚当时就急了,在剧本创作的时候,男一号李东宝这个角色就是按照葛优写的。
所以李东宝这个角色就只能葛优演。
于是冯小刚想赶紧找到葛优。
那个时候冯小刚并没有真正见过葛优,但王朔与葛优却是相熟的。
王朔听说这个角色的原型是葛优,二话不说便拉上冯小刚,打算去请葛优演这个角色。
当时的冯小刚对此也很惊讶,按照他的说法,“叫朔爷亲自去登门请演员是难以想象的事。”
当天,天空中飘着小雨,两个人一同来到了葛优住的那幢楼。
由于王朔没有记清葛优家的门牌号,于是只好在楼里扫听半天,直到遇到了葛优的嫂子,才知道原来葛优当天外出了。
但是,求贤心切的两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就站在楼下等葛优回来。
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
就在两人等到快要放弃的时候,才看见远远地过来一个人影。
那天,葛优穿着一件咖啡色的大风衣,戴一顶帽子,风衣特别的肥大,显得极为滑稽。
王朔指着远处走来的一个人影:来了。
三个人一起上楼。
一阵寒暄过后才说明了来意。
听了冯小刚的来意,葛优两手一摆,说不行,档期撞了,自己已经答应去演电影《大冲撞》了。
冯小刚问:“你在里面演什么角色?”
葛优实诚:“演一个宾馆经理,小角色。”
一听这话,冯小刚乐了,说:
“那你得来演我们这戏啊!这戏你是主角,一号人物,剧本就是照着你写的”。
接着冯小刚又说,指着王朔威胁道:
“反正都是得罪朋友,那你就权衡利弊吧,两害相权取其轻。上张小敏的戏,你得罪了我们,却只演一个配角;上我们的戏,得罪了张小敏,却演得是一个绝对的主角,而且保证戏一出来就炸了。”
后来冯小刚三顾茅庐,最后葛优硬着头皮推掉了《大冲撞》,决定出演李东宝。
郑晓龙还曾经开玩笑的说,如果葛优不来演我们的戏,我们就封杀他。
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葛优获得第1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李东宝”让葛优家喻户晓,葛优一下子尝到了出名的滋味了。
走在路上,开始有人找他签名合影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习惯用李冬宝称呼他。
2、吕丽萍差点被换
在《编辑部的故事》之前,吕丽萍接到了人生中第一部女主角的剧本《遭遇激情》。
彼时正在筹备《编辑部的故事》剧本的冯小刚与郑晓龙去探班,就发现片场休息的吕丽萍正在与人开玩笑。
那爽朗的笑声与不拘一格的欢脱性格刚好对应戈萍的心直口快、聪明犀利的北京姑娘形象,就这样他们当即拍板定下吕丽萍担任女主角。
看完剧本之后,吕丽萍说从来没有见过可以把自己笑到揉肚子的剧本,而《编辑部的故事》却做到了。
《编辑部的故事》中她饰演的戈玲知性干练、言辞犀利,展现了一个新时代知识女性的鲜活形象。
但是拍了几集之后呢,领导小组认为吕丽萍演的戈玲的人物形象立不住理应换掉。
最后还是在侯耀华的斡旋下,吕丽萍才最终没有被换掉。
吕丽萍也凭借此剧获得了飞天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在剧中李东宝一直在追求戈玲。
播出结束后有人甚至专门写信问制作方北京艺术中心他们最后在一起了吗,可以说这是国内第一对荧屏“CP”。

3、赵宝刚临危受命
在拍摄《编剧部的故事》之前,赵宝刚做了6年的剧务,给剧组定盒饭,管人,管住宿,管车辆,扛东西。
1990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鲁晓威找到赵宝刚,邀请他担任《渴望》的技术导播。
但是拍到了20集的时候,剧本出现了问题。
鲁导既要忙剧本又要忙拍摄,分身乏术。
于是赵宝刚就毛遂自荐,让导演鲁晓威去修改剧本,由他来执导余下的部分。
同时赵宝刚还承诺,自己不要劳务费,也不挂名。我只要一个机会。
结果,这个机会,真的给到他了。
于是,《渴望》后30集,是赵宝刚导演的,但是只是挂了一个导播的名字。
《渴望》播出后,一时间万人空巷,该剧荣获 “飞天奖”、“金鹰奖”、“春燕杯”等无数奖项。
导演、编剧、美术、灯光全得奖,但没人知道赵宝刚的付出。
赵宝刚有些失落,自己的努力在哪呢?
很快,机会就来了。
当时《编辑部的故事》剧组原定的导演金炎没有多个机位拍摄的经验。
摄像师不听导演的话,两个人在拍摄现场大闹了一场,剧组陷入了停拍的状态。
当时,正在北京302医院住院的郑晓龙接到了冯小刚打来的一个电话,
电话里他焦急地说:“郑主任,您快来剧组看看吧,剧组都乱套了。”
郑晓龙于是不顾自己的身体,提前出院,开始担当“灭火队”的工作。
当他匆匆赶到香山摄影棚的时候,整个“编辑部”剧组已经停拍了。
郑晓龙在“编辑部”剧组一共待了4天,首先是换掉了一个摄影师,然后调整了导演。
让曾在拍摄《渴望》时有过多机拍摄经验的赵宝刚担任这部电视剧的总导演。
正是赵宝刚的临危受命,才有了后面赵宝刚成为中国内地青春剧的教父级的人物。
赵宝刚拍戏有自己的手段,他从不上来就让演员背剧本。
他给大家的基调就是,就是不要像演戏,“正经的戏不正经演”。
每天演员到位了之后,赵宝刚带着大家开始坐在一起聊天,各种神侃,天南海北,各种八卦。
等吕丽萍,葛优,侯耀华等这些演员都聊嗨了之后,才一起读剧本。
这种状态,演员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了角色中了。
而且葛优是最会演这样的戏。
所以,每天大家非常轻松的,在欢声笑语中把戏拍完了。
这部电视剧大获成功,王朔的剧本功不可没,但是赵宝刚的导演方式也是增色不少。
这部电视剧也成为了赵宝刚命运的转折点。
这也成了赵宝刚第一部挂名的电视剧。
他再也不是那个不能署名的导演。
才有了后面赵宝刚成为中国内地青春剧的教父级的人物。
5、大腕来客串
一拨一拨的客串演员的到来给《编辑部的故事》增色不少。
这些客串演员大多是凭借与主创人员良好的人缘请来的。
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拿片酬,纯属友情客串。
一个骗子借着《人间指南》编辑部的名义开融资晚会。
这个故事也影射了改革开放后,不少人打着投机取巧的心思四处招摇撞骗。
剧里面文化骗子“贾何必”,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正好赵宝刚遇到了自己的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李成儒,他一看这不正好是文化骗子的形象嘛,当即一拍板,定了。
李诚儒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做生意了,在北京西单商场卖衣服,一天流水就几十万。
经商是主业,演戏就是玩票。
对于这个角色,根本不用演,因为李成儒那个时候见的太多了这样的骗子了。
李成儒虽然只有三集的戏份,但是却深深打动了冯小刚,直呼:这孙子哪找的?跟当时骗我们的那个一模一样。
赵宝刚特得意的说,那是我同学。
因为李成儒的演技,冯小刚就记住了李成儒。
后来,在冯小刚拍摄电影《大腕》,有一个精神病的角色,于是他便想到了李成儒。
当时李成儒到了片场后才拿到台词,满满的一页纸,大约320个字,冯小刚却要求90秒内必须完成。
李成儒拍了一条就过了,完成得特别好,而这段戏也成了这部电影中最经典的片段之一。
当年于谦还不是相声皇后呢,满世界剧组里面跑龙套呢,在里面客串警察,就一句台词。

张国立,濮存昕,李玲玉,梁冠华,韩童生,傅彪,马晓晴、郭冬临、梁丹妮等都客串过角色。
6、
《编辑部的故事》大获成功之后,赵宝刚又拍摄了《过把瘾》。
虽然只有8集,但是捧红了王志文和江珊。
1994年《过把瘾》开播后反响热烈,导演赵宝刚带着江珊、王志文、李诚儒一行四人到天津去宣传。
观众几乎买光了文具店的所有笔和本,求合影,求签名。
他们几个人,被围得水泄不通,欢呼声此起彼伏。
人多到什么程度,给江珊都吓哭了紧紧抓着王志文和李成儒的衣服,从大门到上车,江珊的脚都没沾着地。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发廊,贴满了他们的海报,满大街放的歌曲都是刘欢唱的《糊涂的爱》。
观众来信装了好几麻袋堆在央视办公楼的大厅里。
王志文将一个北京文青的雅痞和洒脱演绎得淋漓尽致,由此彻底爆红,瞬间成了时代顶流。
并且获得了第14届“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赵宝刚获得了第1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导演奖。
京沪两地文艺界给出一致高度评价,称之为“当年北京最火,最具有气势,反响最为热烈的一台戏。”
在拍戏的时候,赵宝刚不惜力。
经常为呈现出更好的效果,他自己倒贴钱。
曾遇到过拍戏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于是自己只能从家里搬东西,但凡是拍戏能用到的,全被他搬到了摄影棚。
等妻子丁芯回来一看,家里都被搬空了,都被搬到摄影棚了。
只剩下了四面墙,晚上只能弄一凉席睡地上。
《过把瘾》之后,赵宝刚拍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等电视剧。
在那些年,创造了无数的经典影视剧,成了一代人回忆。
《永不瞑目》把赵宝刚的打造偶像生涯推到了最高峰 。
1999年,陆毅凭借着《永不瞑目》中的肖童,一炮而红。
还没从学校毕业的陆毅一时间成为了风靡全国的偶像男神,更是很多女生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永不瞑目》这部剧对陆毅而言也是意义非凡,曾有人说这部剧不仅是他的颜值巅峰,也是他的演技巅峰。
该剧在当年创下的收视神话也奠定了导演赵宝刚在电视圈不可动摇的地位。
紧接着,《像雾像雨又像风》捧红了陈坤,《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捧红了印小天。
因为赵宝刚的造星能力,他的戏被演员们称为“演员梦工厂”,很多演员都是“求着”赵宝刚导演,希望有机会能合作。
其中就有佟大为就曾经和赵宝刚说,导演咱们认识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合作过。
拿到了石康的小说《奋斗》,赵宝刚首先就想到了让佟大为出演陆涛。
《奋斗》捧红了佟大为,王珞丹,朱雨辰,马伊琍等一票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佟大为的巅峰之作也就仅仅是《奋斗》。
以至于网友对佟大为的评价就是演什么都是陆涛。
《婚姻保卫战》《我的青春谁做主》 《北京青年》等印刻着深深赵宝刚烙印的电视剧相继诞生,收视一部比一部高,反响一部比一部强烈 。
但赵宝刚虽然合作和捧红的年轻漂亮的女演员不计其数,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负面消息传出。
在2003年,赵宝刚中年得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为儿子起名赵马丁。

“马”代表当年的马年,“丁”则是妻子丁芯的姓,既包含了对妻子的爱,还可以当英文名,一举两得。
在做导演的二十多年间,赵宝刚获得过的奖项不计其数,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等等,他几乎都拿了一个遍。
这是对他事业的肯定,也是对他本人的最大夸赞。
他的作品讲述了几代人的青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赵宝刚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只要不放弃,就能逆天改命。
努力的人,披荆斩棘,伤痕累累也会艰难地走过去。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在此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女青年,不同意!
——END——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